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风平市淡竞争乏力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0/11/24 作者: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研究分析部
1999年文学图书市场表现平淡,旺季、淡季均走势平稳,全年波动不大。
各地区的文学图书市场表现不一;十二个细分市场中的大多类别也表现平平,另有三类的销售状况不够理想。
涉及文学图书市场的出版社数量众多,但每一家占有的市场份额都很小,机会与风险并存。
如果说目前出版呈现出专业出版和大众出版两大趋势的话,文学图书的出版则是大众出版的首推代表。由于文学图书的读者群就是大众,这就决定了文学图书目前和未来巨大的市场空间。但是,开卷的研究数据表明,1999年文学图书市场的表现却难以让人满意。一种基本的看法是,由于中国社会目前处在较高程度的实用主义阶段,阅读文学图书的机会成本相对较高,这造成了文学图书市场被实用图书挤占的尴尬现象,当然这同时也解释了专业图书市场迅猛发展的现象。在专业出版处于相对优势而大众出版处于相对劣势的时期,如何做好大众图书的出版尤其是文学图书的出版就成为广大文艺图书出版社较为关心的问题。一、文学图书市场的市场容量
1、文学图书市场的市场规模
1999年,文学类图书在整体图书市场的份额已经达到10.85%,其销售比重小于社科、科技和教辅类图书市场,但大于少儿、计算机和英语这些热点市场。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每年都有不少畅销书极大地带动了市场走势,但与财经、计算机和英语等近年来方兴未艾的新兴图书市场相比,文学图书市场仍然显得相对沉稳和平淡,整个市场并没有呈现火爆局面。这一方面是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阅读口味更倾向于实用化图书,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文学出版社综合竞争实力的不强。
从1998年7月观测以来,文学图书每月占总体图书市场的销售比重虽然呈现起伏不定的变化,但从其变化波动之中,我们仍可以看出一些文学图书市场份额变动的特征。文学图书市场每月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文学图书市场景气指数的影响,这一点与计算机、财经等市场有所区别,但其波动更大程度上还是与整个图书市场容量和其他类别图书市场份额的变化,有着更大联系。
在1999年1月,文学类图书市场份额为全年各月最大,达到了12.50%,较全年均值高出约2个百分点。在二月份春节期间,由于读者的阅读兴趣向文艺休闲类图书转变,故其市场份额仍维持在12.37%。三月份受开学因素拉动,教辅类图书指数大幅攀升,文学图书市场份额跌落至10.11%。在四月份又升至12.11%,五、六月份其份额维持在11%左右。七月暑假的到来,极大的刺激了文学图书销售的增长,但由于市场也带动了其他各类图书的销售,因此文学图书的销售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仍没能突破前几个月记录,为12.07%。八、九两月其市场份额是全年的最低水平,特别是九月份,文学图书市场份额为全年最低,仅有9.07%。其余三个月市场份额都在10%以上,但均未能超过11%。
1999年文学图书市场在华北地区所占的比重最大,达到12.11%;东北地区文学图书市场的比重仅次于华北地区,为11.78%;华东和中南地区文学图书所占的比重较为接近,分别为10.73%和10.07%;西部地区文学图书市场所占的比重最小,仅有9.07%。分析人员认为,华东地区文学图书市场发展是较为成熟的,华北、东北和中南地区仍有很大的增长潜力,而西部地区文学图书市场比重的相对不足则表明市场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市场空白在一定程度上即意味着市场机会,因此出版社对于西部地区文学图书市场应该保持足够的关注。

\Images\1995-2000\CBSB20001124010001T006.JPG

2、文学各细分市场的市场份额
在我们观测的文学图书12个细分类市场中,小说类图书以35.55%的销售比重占据第一位,高出第二类中国古代文学接近20个百分点。小说类能占文学图书市场如此大的市场比重,与其大众化、通俗化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学的销售比重为15.64%,这与中国是一个传统文明古国不无关系。古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为后辈留下了许多广为传诵的作品,唐诗、宋词、四大名著至今销量颇佳,如此一块精神大宝藏,市场份额能占到第二位也就不足为奇。
市场销售比重排名第三的是散文杂著类图书,这其中包含了中外的文学心理自助类图书。这些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已经远远不能像以前那样悠然自在,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已经让现代人的精神负担日益加重,因此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