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谁是北京最具竞争力的出版社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5/16 作者:

编者按 当前,竞争力研究方兴未艾,受到各国政府、城市、行业和企业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研究热点之一。但遗憾的是,中国出版业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统计数据的匮乏,以及未能建立起符合行业规律特点的理论框架,使得切实可行的符合我国出版业特点的出版竞争力评价研究长期以来付诸阙如。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先后资助的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经过3年时间的摸索研究,在理论层次上解决了出版业与一般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可操作的出版社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LM指标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出版社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价。本报于今年第1234期刊发的《北京地区出版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4年)》即是该项研究的成果之一,刊登后,受到国家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出版业从业者等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显示出业内对该项研究的浓厚兴趣和关注。本期本报继续刊登该项研究中重要的一项成果——《北京地区出版社竞争力排行榜》,相信在业内会继续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此基础上,本报还将继续推出该项研究的另一个成果《全国出版社竞争力排行榜》,希望业内继续关注。当然,由于是一个全新的指标体系,难免有不足或不成熟的地方,也请业内专家和广大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先后资助的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经过3年时间的摸索研究,在理论层次上解决了出版业与一般产业竞争力理论的对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可操作的出版社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LM指标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对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和出版社竞争力状况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北京地区出版社竞争力总排名

2004年,北京地区进入本竞争力指标体系监测系统的出版社共有189家,我们对这189家出版社进行了竞争力排名,取竞争力排名前20位的出版社,形成竞争力排行榜。(见表1)

上榜出版社的竞争力有三个层次: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一个层次,竞争力指数在0.3以上;科学出版社以下,至电子工业出版社为第二个层次,竞争力指数在0.1~0.3之间;其余为一个层次,竞争力指数在0.1以下。

上榜出版社的几个特点:

经济总量大,对北京甚至全国的出版产业具有重大影响。20家排行榜出版社在北京地区出版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20家出版社对北京出版产业的贡献,资产总规模为56.24%、销售收入为55.84%、利润为69.81%;对全国出版产业的贡献,资产总规模为25.35%、销售收入为25.16%、利润为31.00%。20家排行榜出版社平均的资产规模为5.5亿元、销售收入为3.4亿元、利润为7470万元。

教育出版对出版社的竞争力影响大。上榜的20家出版社中除3家为专业的教育出版社外,其余出版社也多在各类教材及教学读物的出版中有良好表现,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等。计算机出版四强也进入了排行榜。

经营成为最主要的提高竞争力的手段。这20家出版社整体而言,在竞争力的各个要素中,对竞争力的贡献最高的是销售收入,为30.56%;其次是资产总额,为17.77%,第三是总印数,为12.31%。

在排行榜出版社竞争力的构成中,所有的产品指标除了总印数以外,都低于平均值;所有的经营性指标,则都高于平均值。可见,经营成为出版社最主要的提高竞争力的手段,靠品种扩张的粗放式的竞争已经不具有优势。

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竞争力优势。与2000年的竞争力排行榜相比较,一直在榜的出版社共有16家,这16家出版社可以说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且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稳定力量。就这16家出版社而言,2000年到2004年位次提高的有8家,下降的有8家。位次提升最大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其次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再其次是科学出版社。(见第5版表2)

少数出版社竞争力变数较大。竞争力首先表现为一种实力,一种与其他企业相比较,可以与之抗衡的竞争能力。这一能力是所有生产力元素及其结构的合力,是一种综合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即是指的使得这些竞争力元素及其结构在整体上起积极作用的竞争力部件或元素。核心竞争力元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某几个竞争力元素或所有元素的某种结构或组合。(见第5版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有些出版社在多个竞争力元素上都具有优势,而有些出版社则相对集中在少数几项上。一般来讲,竞争力分散在各个项上(一般要在3项以上的指标上表现出竞争力优势),我们就说其竞争力较宽,具有稳定性;而集中在少数几项上(一般在2项以下),我们就说其竞争力较窄,具有多变性。一般来讲,排行榜出版社的竞争力都比较宽,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竞争力的宽与窄,并不代表竞争力的水平高低,而只是竞争力的一种结构。一个低水平的竞争力同样可以是一个稳定的竞争力结构,反之,一个高水平的竞争力同样可以是一个多变的竞争力结构。要把竞争力的宽与窄同竞争力本身的水平值区别开来。

竞争力结构尽管不代表竞争力水平,但却代表了竞争力的稳定性,它对竞争力排名位次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比如在对2000年竞争力的研究中,排名第12位的中国标准出版社,其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图书总品种和新书品种,这两项相加,对其竞争力的贡献率高达80%以上,可以说,其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图书品种,是高效率的出书速度。再比如2000年排名第15位的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其竞争力指数的41.03%来自于销售收入,而其他各项经济指标的贡献率都在10%以下,可以说,其核心的竞争力就是销售收入。这两个出版社的竞争力结构都很窄,几乎都集中在一个竞争力元素上,具有很大的竞争力风险。这一风险使得它们在2004年的竞争力排名中无缘入榜。

有关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必须反映企业所处的时代特征。就现代企业的竞争力而言,要从结构上对竞争力进行研究,把核心竞争力或在量上表达出来的较强的竞争力要素放在整个竞争力的结构中进行研究。单个竞争力要素的作用以结构为基础,其竞争力优势是由某一特定的结构所赋予的。

就2004年的竞争力排行榜而言,具有较大风险的出版社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和教育科学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销售收入和资产利润率相加,对竞争力的贡献高达68.95%,属于高风险的竞争力结构。教育科学出版社印数和销售收入相加,对竞争力的贡献高达63.95%,其竞争力也同样具有高风险性质。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竞争力过高地体现在产品指标上(总品种与新品种相加,对竞争力的贡献分别达到了46.31%和42.70%),与当年的中国标准出版社有些相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科技类出版社竞争力排名

进入本竞争力指标体系监测系统的科技类出版社计有51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26.98%,是第二大类出版社(第一大类别是社科类出版社)。我们取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出版社,形成科技类出版社竞争力排行榜。这10家出版社有9家进入了总排行榜,只有化学工业出版社是新面孔。这10家出版社对北京地区科技类出版经济的贡献,资产为69.12%、销售收入为65.14%、利润为73.44%。10家排行榜出版社平均的资产规模为4.4亿元、销售收入为2.8亿元、利润为5158.89万元。(见表4)

与2000年相比较,科技类出版社竞争力结构比较稳定,排行榜出版社只有1家不同,2000年排名第9的中国电力出版社被挤出排行榜,化学工业出版社挤入第10名。

与2003年相比较,排行榜出版社只有1家不同,2003年排名第10位的中国农业出版社被挤出排行榜,化学工业出版社挤入第10名。这10家出版社总体而言,各竞争力元素对竞争力的贡献,最高的是销售收入,其次是新书品种,再次是总资产,贡献率分别为28.62%、17.51%和16.86%。与总排行榜20家出版社以及10家社科类出版社相比较,品种因素对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竞争力的贡献要大得多。总品种与新品种合计对竞争力的贡献率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为31.91%,可以认为,品种元素是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的核心的竞争力。

机械工业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这3家出版社品种元素对竞争力的贡献高达40%以上,销售收入对竞争力的贡献没有超过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的平均值(28.62%),特别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电子工业出版社,两家出版社印数的贡献率都没有超过7%,而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该元素的平均值为12.72%,该元素对整个北京地区出版社竞争力的平均贡献率也高达9.14%,也就是说,这3家出版社的竞争力潜力还很大;但潜力只要不能够转化为现实力,也就表现为一定的风险。

社科类出版社竞争力排名

进入本竞争力指标体系监测系统的社科类出版社共有110家,占监测出版社总数的58.20%,是第一大类出版社。我们取竞争力排名前10位的出版社,形成社科类出版社竞争力排行榜,这10家出版社有8家进入了总排行榜。这10家出版社对北京地区社科类出版经济的贡献,资产为45.57%、销售收入为48.64%、利润为56.86%。10家排行榜出版社平均的资产规模为3.6亿元、销售收入为2.5亿元、利润为4258万元。(见表5)

与科技类出版社一样,社科类出版社的竞争力结构也比较稳定,2000年社科类出版社竞争力排名的前10名中有2家在2004年落榜,分别是当年排名第8位的法律出版社和第10位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就这两年都在榜的8家出版社而言,位次上升的有4家出版社,分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与2003年相比较,排行榜出版社完全相同,且大部分出版社的位次都没有发生变化,可以用1升两降7不变来概括2003~2004年社科类排行榜出版社的竞争力状况。位次上升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

社科类排行榜的10家出版社,大学社占了50%(大学社占北京地区出版社数量的15.34%、产业规模总量的约40%),有理由认为,大学出版社的竞争力在社科类出版社中具有明显优势。

总体而言这10家出版社各竞争力元素对竞争力的贡献,最高的是销售收入,其次是资产总额,再其次是新品种,贡献率分别为31.74%、20.10%和13.50%。与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的竞争力相比较,除了品种元素以及个别经营性元素(净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利润率)外,社科类出版社其他元素对竞争力的贡献都要高于科技类出版社。这是两大类出版社在竞争力构成上的最大的差别。

相对与其他指标而言,较高的印数和由此而带来的较高的收入是社科类排行榜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这两项指标对竞争力的贡献率之和高达42.17%,比科技类排行榜出版社高出5个百分点。

商务印书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品种贡献率过低,可以认为是这些出版社步入规模后时代的特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年出版新书在1300种以上,可以认为品种贡献率偏低主要是由于其他指标的贡献率过高造成的。商务印书馆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年出版图书约为500多种,而北京地区出版社的平均数即为500种,年出版图书与平均数基本相当。可以认为,这两个指标是这两个出版社在总排行榜中位次偏低的主要原因。这两个出版社的竞争力过分集中在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这两个元素之和对其竞争力的贡献在50%以上。

成长性排行榜

总排行、各类别出版社排行,都是对静态的竞争力的排行,尽管其中含有了成长性因子,但整体表现为某一个时点上的竞争力总量。成长性对于出版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弱小的出版社比强大的出版社成长性要好,因为其基数较小,只要实现一个很小的增量,就会在指标上表达为很快的增长。当然,这并不排除一些强大的出版社仍然会保持一个快速的增长。

就我们的LM指标体系而言,不仅仅依据竞争力的增长性来判断一个出版社是否具有成长性,或者来判断其成长的程度。而是把增长性与规模相结合,这样避免了把一些竞争力水平很低甚至根本没有竞争力可言的出版社错误地判定为是成长性很好的出版社。(见表6)

在成长性排名中,共有3个竞争力层次,第一是竞争力指数都在0.3以上的,有两家;第二是竞争力指数在0.1~0.3之间的出版社,有6家;第三是竞争力指数在0.1以下的,有7家;所有的出版社的竞争力指数都在0.02以上。进入总排行榜的出版社有10家,其中只有两家是社科类出版社,可以认为,在较高的竞争力层次上,科技类出版社较之社科类出版社更具有成长性。

在我们的LM指标体系中,竞争力指数在0.1以上的名次大约在前15名;在0.05~0.1之间的,大约在30名到16名;在0.01~0.05之间的,大约在90名到31名;在0.01以下的,在91名以后。就整个北京地区而言,有40家出版社不具有成长性,它们的竞争力在2004年是下降的。

表1:竞争力总排名(2004年)

\Images\2005-2009\sb060516B0101.JPG

表2:竞争力总排名(2000年)

\Images\2005-2009\sb060516B0501.JPG

表3:排行榜出版社各竞争力元素的贡献率(2004年)

单位:%

\Images\2005-2009\sb060516B0502.JPG

表4:科技类出版社竞争力排名(2004年)

\Images\2005-2009\sb060516B0503.JPG

表5:社科类出版社竞争力排名(2004年)

\Images\2005-2009\sb060516B0504.JPG

表6:出版社竞争力成长性排名(2003年-2004年)

\Images\2005-2009\sb060516B0505.JPG

链接

出版社竞争力指标体系

某一竞争力指标体系是对特定的竞争力理论的反映,不同的竞争力理论会形成不同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及由这一指标体系观察的竞争力的排名。

与本排行榜相关的理论问题有这样几个:竞争力的属性、静态竞争力与动态竞争力、竞争力元素与竞争力指标、竞争力指标体系。

竞争力的属性

竞争力即指一个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与其他企业相比较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具有可比较性、可度量性和适应性。

可比较性 没有比较,竞争力就简单地表现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把某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与其他企业进行比较,就是竞争力。

可度量性 竞争力是一种比较,是一种求“异”。而求“异”的基础则是各企业间普遍存在的一个最一般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企业的本质属性,即其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可度量的,即使在现实中,某些元素是不可度量的,但在理论上讲所有的元素都可以转化为可度量的。只有可度量的生产力,才可以形成竞争力。

可度量和可比较性是竞争力的两个基本属性,也是竞争力区别于生存力或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属性。

竞争力的这两个基本属性使得为竞争力设定指标,并通过这些指标及其体系来衡量和判断竞争力成为可能。

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其生产力,而且,还取决于这一生产力与其市场环境的适应性。生产力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元素,企业与其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

静态竞争力与动态竞争力

从横截面上看,竞争力表现为一种实力,一种在某一个具体的时点上与对手抗衡的能力。我们把这个意义上的竞争力称作静态竞争力,即已经实现出来的现实的竞争力。

一个时间段内的竞争力是由这个时间段上所有的无数个时点上的竞争力的序列构成的。从前一个时点到后一个时点,竞争力的序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把竞争力的这一变化称为动态竞争力。动态竞争力表现为一种成长力。

对竞争力的研究以及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设定必须包括对成长力的描述。

竞争力元素与竞争力指标

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不一定就是竞争力,竞争力是该企业在与其他竞争性企业的竞争比较中所表达出来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说,在生产力诸元素及其结构中,有些元素可能就是直接对外的,表现为一种向外界扩张的力量,这些元素就构成为竞争力元素。

构成竞争力的元素一般是可以量化的(在理论上讲,都是可以量化的,但在现实上,有些可能是不可量化的),这些可以量化的元素就成为了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指标。在现实中,这些指标有些是不可采集或难以采集的,只有那些可采集的指标才构成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竞争力指标体系

竞争力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对所有竞争力元素的综合反映,因而,体系中各种元素的权值是不同的。这一权值在不同的产业,在同一产业的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时的该产业的生产力结构以及竞争力结构。

从产业的角度,或者说从竞争的角度来构建出版社竞争力指标体系是一个基本的原则。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不是对出版社生存发展状况的全面反映,它只反映出版社的竞争力,反映它在市场中与其他出版社相比较的可抗衡的能力。

从静态的角度讲,出版社竞争力主要由两组元素构成:结果性元素和成因性元素。与这两组竞争力元素相一致,出版社竞争力指标体系也就分成两组:结果性指标和成因性指标。

所谓结果性指标是指的出版社在竞争中已经表达出来的竞争能力,或者说它们是出版社市场竞争的结果。结果性指标是出版社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表层的、现实的竞争力,它体现了一个出版社现在的竞争实力。其具体指标有四个:生产力、销售力、赢利力和影响力。

所谓成因性指标是指的生成现实竞争力的那些因素。现实竞争力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成因性元素,成因性因素的组合和运动形成现实的竞争力。

我们认为,出版社竞争力的成因性指标有两个:资源力和组织力。

反映出版社动态竞争力的是成长性指标。成长性指标是对所有竞争力元素的成长性的描述,包括结果性指标和成因性指标。

这样,出版社竞争力指标体系实际上有三个子系统组成:结果性指标系统、成因性指标系统和成长性指标系统。我们把这一出版社竞争力指标体系称为LM指标体系。

注:本排行榜是北京地区出版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成果之一。本课题2003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资助,课题组组长刘拥军,成员张苏、叶新等。2005年获得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立项资助,课题组组长庞微,成员有张苏、王伟、韩方海、安娜、刘拥军、马莹等。本文由刘拥军执笔,并由刘拥军对本报告内容负责。马莹做了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基础数据来自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汇编的《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2005)》、2005年出版社年检的部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