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谁偷走了我们的阅读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5/1/21 作者:谢迪南

\Images\2005-2009\yd050121T0801.JPG

喻晓群(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

\Images\2005-2009\yd050121T0802.JPG

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

\Images\2005-2009\yd050121T0803.JPG

徐升国(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记者手记 近期,《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的抽样调查结果》的出炉在出版界和读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而碰巧的是,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最近也公布一份有关阅读人口的调查,显示不爱读书的美国人越来越多,证实文化和出版界人士近年来所担心的阅读人口减少不是空穴来风。美国的这份名为“阅读风险”的报告,随机抽样调查1.7万名成年居民,询问他们过去一年中参与了哪些文化活动,结果显示仅有57%群众曾经读过一本书,与10年前相比,阅读人口下降5%。阅读小说、诗歌、剧本等文学作品仅占7%。18-24岁的阅读人口下滑的比例之大更令人忧心,从20年前60%下降到现在的43%。这份报告还得出结论,总体来说,无论哪个族群,阅读人口都比10年前减少了。

尽管“读书人流失”现象已不是新闻,但在记者采访的出版界、文化界和书店等各界人士时,他们普遍对阅读前景迷漫悲观情绪。

国民阅读调查显示:

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近期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刚刚公布了第三次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据此次调查的参与者之一、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应用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徐升国介绍,阅读调查显示,我们国民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徐升国强调,调查发现,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指每个月阅读图书一次一以上的人口比例)五年来持续走低。在2003年,识字者的国民阅读率为51.7%,比1999年(60.4%)下降了8.7%,比2002年(54.2%)下降了3.5%。阅读率是一个国家国民教育普及程度和文化发展水平的一个基本指标。国民图书阅读率的持续下降,是我国阅读现状令人担忧最突出的表现之一。

表1 我国城乡居民的读书率(%)

\Images\2005-2009\yd050121B801.JPG

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的第二个方面,是人们阅读的娱乐化和功利化。同样是本次国民阅读倾向调查还发现,近年来人们阅读的有功利化和娱乐化的倾向。在几年来人们读书目的中,“增加知识、开阔眼界”一直处于第一位,但此一比例一直处于下降之中,分别为1999年48.4%、2001年40.9%、2003年37%。“提高修养”的目的仍为第二位,但也有所下降,分别为1999年的24.6%、2001年的19.1%、2003年的22%。“消遣娱乐”目的则从1999年的17.5%到2001年的10.2%,再到2003年的15.6%,出现了新的回归。因为“工作需要”目的而读书的比例分别为1999年的15.9%、2001年的13.4%与2003年的15.5%,“应付考试”目的分别为1999年的2.1%、2001年的2.3%到2003年的4.8%。而因为有读书“习惯”而阅读的比例分别为1999年的4.0%、2001年的5.3%与2003年的4.4%。

表2 三次调查人们读书目的比较(%)

\Images\2005-2009\yd050121B802.JPG

此外,针对人们最喜欢阅读的图书种类、过去一年中购买的图书种类、近期购书意向的调查发现,人们最喜欢购买的图书第一位的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它从1999年的第十位、2001年的第八位,一跃上升到2003年的第一位,第二、三、四位分别为文学类、综合类与经济类。而读书在过去一年中购买的图书类别看,排第一位的也是“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第二、三位同样为“文学类”与“综合类”;在人们近期打算购买的图书类别中,此一次序也没有改变。第一位仍然为“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文学”与“综合”分别居第二、三位。因为“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中最主要的图书是教育、教学、考试等类图书,这些数据也进一步体现了国民阅读的功利化趋势。

北京思考乐书局董事长兼总经理李谦深有同感。

最近几年,出版社出了很多图文书,图跟文字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并且提出了“读图时代”这个概念,除此之外,流行的阅读方式还有时尚阅读、轻松阅读、速读等等。无论是媒体,还是出版界,对读者都灌输了这种导向。当然,我们在看到这种导向对形成畅销书机制有好的一面。但负面影响我们也应该深思,如果大家仔细回忆,就会发现我们读书或者阅读习惯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现在很少能看到过去那种有读书习惯的读者了,赶时髦的人多了,很多人读书都是一种快速阅读,而且他们读书的目的,只是想在书里找一个话题,以便在社交场合使用;另外很多人阅读的目的就是职业需要。

作为书业从业人员,李谦先生坦白地说,“我们现在开书店的目的就是推崇一种生活,除了有商业利益以外,我们更大的利益就是想建立健全的中国书香社会。”李谦先生强调,他发现帮助人们思考、思想的阅读明显减少了,而消费者在有意无意之间转变这种阅读习惯,对书业的从业人员来讲是很可悲的。

生活节奏:

借口?实情?

分析造成国民阅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潘凯雄认为,现在我们国家阅读能力的持续下降是有它的客观原因,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多了,有网络、电视,生活节奏加快等;而主观的原因,是因为整个社会变动,使得急功近利的思想风潮流行开来。

作为专业的研究者,徐升国说,生活节奏紧张、没有时间阅读是首要的因素。调查人们不读书的原因,选择没时间读书的人为50.6%,超过了一半。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建设热潮中,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使得人们难以有充足的时间读书,同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和浮躁的社会心态,也使得相当一部分人难以静下心来读书。

表3 不读书的原因

\Images\2005-2009\yd050121B803.JPG

李谦毫不隐讳地说,中国图书业有一种虚假的繁荣,图书品种数字是巨量的,但这种巨大的数字没有给书业带来新的生产力和增长能量。这是一种繁荣的假象。

的确,我们看到的图书生活在弱化、人们阅读能力在减弱,20年前,读者把阅读作为人生活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但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人们发现自己生活中可选择的东西太多,读书边缘化了,就成一种可有可无的活动。现在除了工作中实用性的阅读还存在外,有助于学识见识增长的阅读却在衰退。

李谦分析,当然这既有大环境也有小环境的问题。大环境是出版业存在的问题,对所有的受众来说,可阅读的载体越来越多,是纯市场化的导向。年轻人趋向于多种载体的阅读,譬如电视、电影、网络,而图书在所有阅读载体里是最弱的。

而小环境呢,图书生活的弱化跟图书业的导向也是有关系的,譬如快速阅读、读图时代这种概念的提倡。他个人觉得出版商提倡这样一种概念是对阅读方式的曲解,不利于人们阅读能力的提高,纯粹是站在市场化的角度,找一种利于炒作的方式。对于帮助人们推究钻研、在阅读的过程中交流思考等这些能力的培养,出版社很少去涉及。

都是新兴媒体惹的祸?

徐升国根据他们的调查数据分析,国民总体阅读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媒体的多元化形成了众多新兴媒体对传统纸质媒体市场的分割。调查显示,5年来有网上阅读习惯的国民比例从3.7%大幅上升到18.4%,其中尤其是20-29岁的年轻人上网阅读比例达53.4%,网络因之成为增长最为迅速的媒体。虽然传统的图书在传播知识和文化传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但新兴的音像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休闲娱乐等方面以快捷便利的优势正在越来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生活,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抢夺了不少读者的时间,并直接导致了图书阅读率的下降。

\Images\2005-2009\yd050121T8001.JPG

表4 三次调查中有上网习惯的网民年龄构成(%)

\Images\2005-2009\yd050121B8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