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夹缝中的城市边缘儿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6/6/6 作者:任志茜

策划:张维特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1.JPG

12岁的张强跟随父母从河南淮阳搬到北京已经七年了,一家五口蜗居在每月租金270元的十几平米的房子。图为张强和弟弟妹妹在家门口。

儿童是明天的花朵,更是明天的希望。

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也在成长,也要茁壮成长的权利,也要享受受教育的权利,他们就是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大城市的适龄学童。

资料显示,在全国大约8000万名农村进城务工者身边,有200万适龄学童同行。对他们的家庭来说,在城市,不仅仅要承受生存、就业的压力,也面临着学龄子女接受正常教育的压力。就像农村进城的外来务工者被称为“社会弱势群体”一样,这些外来流动儿童也被称为“社会处境不利群体儿童”。但他们也同样将成为城市未来的主人,他们的发展与成长将关系到城市长远的整体发展。而这些儿童的成长和教育问题近年来愈发突出,成为社会“无法承受之轻”。

此次,中国图书商报将关注的视线投向了他们,在关注这些城市边缘儿童生存状况的同时,更对他们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希望能引起更多人对这些孩子受教育状况的关心。

我们的活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5月28日课外阅读调查的抽样调查和个案访谈,第二部分是6月1日在黄庄学校的读书会和图书捐赠活动。此次活动要感谢“母爱之桥”那些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的志愿者,以及他们为此留下的文字。

教育的贫穷落后是不能翻身的贫穷落后,阅读可以改变人的一生,但恐怕,这些孩子会失去或者永远失去一个认识世界的窗口,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我们想做的,哪怕只是改变一点点。如何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渴望读书却无书 可读的双重困境

——2006年打工子弟学校学生阅读调查

问卷收集:母爱之桥

问卷设计、分析人:任志茜

诸媒体一直在对打工子弟求学艰难进行关注和报道,我们关注的,是这个特殊群体的阅读状况。这里的阅读指对学习课程用书以外读物的阅读。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很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社会不公。而在基本的受教育之外,他们是否在进行有效的阅读?他们对自己的读书现状是否满意?他们又遇到哪些亟待解决的困难?我们希望通过展示他们的阅读情况,以及在阅读方面的需要,为社会更好地服务他们的读书学习提供参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这正是我们组织此次调查的初衷。

本次调查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北京黄庄学校的7年级学生,年龄分布在13~16岁,发放并回收有效调查问卷共109份。之所以选取黄庄学校,是因为其地处丰台、海淀、石景山三区交界,聚集了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共5300多人,是北京市最大的打工子弟学校,使得调查也更具有典型性。抽样中的学生来自于河南、河北、四川、湖北、山东、安徽、吉林、山西、江西、福建、陕西、重庆等省市。调查中,87.96%的儿童父母均在京工作,父母职业大多为服务业人员,如厨师、保洁员、卖菜商贩、修鞋工、收废品者以及个体经商户等等。

调查发现,打工子弟学生面临着阅读的双重困境和两极分化。一方面,阅读成为他们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他们在阅读中具有主动性,家长也表现出积极的支持态度;但是,在如何进行有效阅读上,这些学生缺乏指导,他们渴望读书,却找不到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另外要注意到的是,和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相比,有10%的学生不喜欢阅读。

困境之一 阅读的盲目性和主动性同在

主动阅读,阅读成为获得知识的最重要途径VS缺乏阅读时间,阅读量少,寻找不到感兴趣的书。

在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中,阅读比课堂还要高一个百分点,占到了30%,其次为广播电视和与同学朋友的交流,网络占到了7%(见图一)。与此对应,在读书的途径中,排第一位的是向朋友借阅,这部分占到了34%,其次为购买,这部分占到了31%,在书店看书列第3位,占到了20%(见图二)。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2.JPG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3.JPG

而在为什么读书中,长见识成为他们选择的最主要原因。阅读通常是以经典阅读为基础的,我们在经典阅读的考察中,选取了四大名著作为考察对象。在被调查对象中,全部读过的仅有9人,占8%,一本也没有读过的竟有11%。其中,《西游记》成为四大名著中最受欢迎的小说,其次顺次为《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见图三)。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4.JPG

这些儿童阅读时间短,每天用在阅读上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竟有45%,只有8%的儿童每天阅读的时间在3小时以上,在1至3小时以内的占到了47%。因为阅读时间缺乏,因此,阅读量也少。每月平均一半的人阅读量在1~3本书,30%的人在3~5本书,竟有8%的人基本上不读书。

他们对于自己的阅读量有比较客观的评价,9%的儿童认为自己读得很少,19%的儿童认为自己阅读比较少,只有13%的孩子认为自己读书多,57%的儿童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见图四)。在对认为自己读书不多的孩子的分类调查中,有42%的孩子认为自己找不到感兴趣的书,32%的孩子认为自己没有时间看书,16%的孩是没有钱买书,还有10%的孩子不爱看书(见图五)。但在和家乡同龄伙伴的阅读比较中,有36%的选择了更多,39%的人认为一般。由此看来,由于城乡差别,即使认为自己阅读情况一般,但和农村同龄儿童相比,他们的受教育水平和读书眼界也比较宽。在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的选项中,事实上,也包含了他们不知道该看什么书的苦恼。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5.JPG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6.JPG

困境之二 对自己阅读和周围环境评价不高

父母大力支持VS缺乏阅读氛围和有力指导。

在对周围人读书情况的评价中,这些孩子对此评价并不高,认为读书情况一般的有65%,认为读的书很少的有12%,读书很多的只有23%;在对读书不多的原因调查中,排在首位的是没有时间看书,其余依次为找不到感兴趣的书、不懂得看书的快乐、没有人陪着一起看、没有钱买书和其他。

儿童教育中,父母成为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其次是同学朋友、老师和邻居。因此,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阅读的态度。他们的农民父母深知知识的价值,并藉以改变命运,因此,36%的被调查者家长非常支持阅读,态度一般的占46%,不支持的仅占4%。在支持阅读的家长中,支持孩子阅读主要表现在给孩子钱让他去买书,这部分家长占到了36%,在言语上督促者占到了28%,家长主动给孩子买书者为27%。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有阅读的主动权(见图六)。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7.JPG

在家长给孩子购书的类别中,科学类书占到了22%,其次为世界名著、历史故事和童话故事,漫画和小人书为别为5%和1%(见图七)。家长更注重的是科普阅读和经典阅读。在他们最想看的书中,科学常识、漫画、世界名著、童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依次排列(见图八)。可见,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成为阅读的主要诉求。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8.JPG

\Images\2005-2009\yd060606T0109.JPG

在是否可以得到自己想看的书中,有31%的人选择了不容易和很不容易,而39%的人选择了非常容易和比较容易,还有30%选择了一般。在看不到想要的书的原因中,超过一般的人不知道哪里能买到,还有15%的人认为书太贵。在读书遇到的困难方面,周围缺少读书氛围、学习紧张、找不到感兴趣的书称为主要原因,书太贵和不知道什么书好也成为重要原因。家庭环境使得儿童阅读成为孤立的行为,同时需要指导。在解决这些困难中,父母和家人成为他们的首选,其次是书店、同学和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