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出版业资金陷入空前未有的困境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7/3 作者:李薇薇

编者按我国出版系统编辑、印刷、发行、印刷物资供应四环节,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随着改革开放,一些单位在图书市场中的经营行为出现偏差,采取了不正当负债经营方式,出版系统内部相互欠款问题日趋严重。一个时期以来“债务链”捆住四个环节的经营运作,资金回笼不及时,使出版业资金运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根据全国新闻出版局(总社)提供的数据,1994年底,全国出版系统“应收帐款”余额237,9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9,047万元,升幅3.95%。
在署计财司的布置下,李薇薇同志就“债务链”问题,通过发放问卷和实地调研等方式进行了专题调查;今年4月全国新闻出版局(总社)计财处长会上,也专题分析、研究了出版系统“债务链”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重点意见和建议。在这些基础上,李薇薇同志形成了这份高水准的调查报告,对“债务链”的成因、问题症结和解决措施作了深入的分析,现摘要发表,供书业界同仁参考。
1新华书店是出版系统的欠款大户
新华书店作为出版系统欠款大户,拖欠对象主要是出版单位,拖欠资金主要在销货店(地、市、县级书店)和收货店(发行所、省级书店)两个环节停滞
据统计,全国新华书店1994年底“应收帐款”余额为129,976万元,占全国出版系统年末余额的54.63%,与1993年底余额相比,增加9,517万元,升幅7.9%,高于全国出版系统升幅的平均水平。1994年底“应付帐款”、“预付帐款”和“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286,776万元、102,738万元、83,446万元,负债余额总计472,9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44,214万元。负债余额抵减应收款项余额后,净负债343,004万元,大于存货净值,差异额为102,526万元。这些数据反映了新华书店1994年末负债经营的基本状况。
新华书店作为出版系统欠款大户,拖欠对象主要是出版单位。拖欠资金主要在销货店(地、市、县级书店)和发货店(发行所、省级书店)两个环节停滞。拖欠原因主要是:
(1)销货店自有流动资金普遍不足,且长期得不到补充,向地方银行贷款困难,为维持经营活动,通过其他方式借入资金。这部分借入资金主要靠无偿占用发货店和出版社货款形成。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可以说销货店是图书商品流通领域资金沉淀的源头。
(2)发货店从事特殊期货交易,商品供应采取赊销方式,货款结算是先发货、后收款。自1985年出现“双超书”以来,货款回收难度越来越大,结算纪律松弛。
(3)受国家税制改革和银行修订货款结算办法的影响,1994年1—3月、7月和11—12月三次出现全国性货款结算“瘫痪”,是历年所没有的,这种影响延至到1995年3月份才得到缓解。
(4)新华书店内部货款结算有章难循,发货店与销货店对“验单付款”、“验货付款”两种结算方式看法对立,难以达到共识。近些年来,发货店为回收货款投入大量人力,但成效不大,托收单据在结算途中旅游,丢失现象十分严重,呆帐(坏帐)成为新华书店的潜亏因素。
(5)一些书店在自主经营过程中,缺乏全局观念,忽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准则,为了单纯搞活企业,增加职工收入,不讲企业信誉,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将销售货款挪作他用,如对外投资、开展多种经营活动,盲目购建固定资产。全国新华书店1994年末净负债额大于存货净值说明书店确实存在货已发(销)出,货款尚未偿还的现象。
2出版社为资金所困,前景不容乐观
出版社处于“债务链”的中间环节,既是债权人,也是债务人。债权对象是新华书店和自办发行的其他销货环节;债务对象主要是为其提供生产原料和劳务服务的书刊印刷厂、印刷物资公司(站)。
大部分出版社债权、债务相抵后,为债权净余额,也就是说,出版社如能将全部货款收回,不但能够付清债务,还能取得一部分经营资金投入生产活动中。
出版社要做到在一定时期内收回大部分货款,有效地调动和使用资金并非易事。相反,越来越深地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由于种种原因,今年以来,我国纸张供应正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货款结算从赊销商品——先供货、后付款方式,改为预付资金——先付款、后供货方单位。分析出版社货款回收迟缓的原因,除新华书店拖欠货款以外,还有如下原因:
(1)中国人民银行将货款结算起点提高到每笔10万元后,出版社已发出商品无法取得债务证明,异地货款结算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应收帐款”余额呈上升趋势,至今未见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