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求职圣经何处寻?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7/12/21 作者:

关于求职,应届毕业生素来有“金九银十”的说法,意为每年九月是求职的黄金季节,十月次之。由于连年的扩招和“海龟”的涌入,现在的求职市场总体呈现供方市场的局面,每逢毕业,学生们又是忙着海投简历,讨教各种求职经验,又是身着正装,赶赴各家企业面试。针对这一行情,不少出版社也闻风而动,纷纷推出求职应聘工具书,我们在此对这类书略加分析。

受众需求

受众是谁

表1 不同参数下的受众划分

\Images\2005-2009\sb071221B1004.JPG

按应届与否来分类,购买求职图书的人群,包括应届生和非应届生;假若细分,非应届生中又包括历届生和职场人,此二者的区别是历届生特指毕业后未立即就业者,职场人则是那些已经有工作,意欲跳槽的人。在这几个分类当中,每一个种类的归属者都是求职图书的购买者,但在购书者基数和购书意愿上相去甚远。

根据随机抽样调查(100份),我们将购买者基数参照值设为0~10,即基数最大的群体定义为10,最小的定义为0;将购买意愿参照值设为0~10,即购买意愿最强人群定义为10,最弱的定义为0。在图1中,我们能清楚地找到求职图书的最大目标受众,他们具有这样的标签:应届生+普通院校+本科+西部。这些大标签符合调查结果和现实状况。应届生往往被认为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群,尽管他们或多或少具备实习、打工经验,但这些都不足以吸引用人单位,因此如何体现自己的优势,争取被录用是他们在踏上求职征程时所考虑的,由于学校的就业指导不到位,他们会求助于书籍解决自己的疑问。普通院校的学生缺少耀眼的校名,在求职时常遭歧视,甚至自觉矮人一头,但普通院校学生中不乏成功就职名企者,这些成功者不仅成为其他学子的崇拜对象,也促使想就职名企者讨教取经,而求职图书,尤其是案例类求职图书在普通院校学生中很有市场。本科生之所以比持其他学历的学生更青睐求职图书,主要原因在于“前后夹击”——上有硕士生与其抢饭碗,下有专科/高职生在动手能力上胜其一筹,因此他们想借助求职书来认清形势。而当这些标签结合在一起时,普通院校的本科应届毕业生通常“高不成,低不就”,最需要求职图书指明方向。毕业的地域也左右学生对求职图书的购买意愿,在东南部沿海城市,由于资讯发达、校园招聘宣讲集中,企业众多,因此学生的选择面和选择渠道多,加之校方会组织一些求职培训,他们对求职图书的需求不如西部地区学生那么强烈。

\Images\2005-2009\sb071221T1007.JPG

图1 不同参数下的受众对求职书籍的需求

需要什么

按照招聘的常规过程,一个应聘者通常需要经过投递简历和参加面试两个步骤,广大求职者所要获得的指导基本上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表2 求职者需求列表

\Images\2005-2009\sb071221B1005.JPG

简历的内容方面,求职者想要知道简历要包含哪些方面,教育、工作、成绩、兴趣等等,是面面俱到还是突出重点?格式方面,主要涉及简历的排版、页数等。由于现在的企业多要求中英文双份简历,因此,如何将中文准确地翻译成英文成为求职者一大“心病”,比如“文艺部部长”、“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等等。面试则是一个更为复杂的方面,首先是面试的流程,有些企业分初试和复试两轮,而有些跨国公司,如宝洁、联合利华需要过关斩将历经六七轮方可尘埃落定。问题的设置有些是常规题,比如自我介绍、职业规划等;有些是即兴题,即根据应聘者的回答追问。形式上,大多数企业会采取面试,但也有部分企业倾向于先电话交流再面试。面试的形式也分几种,常见的有问答和小组合作,现在又新增了酒会等形式。求职信一般只有寥寥数语,却能帮助求职者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突出自己所长,引起招聘者的注意。

出版概况

目前书市中的求职书,从总体上看,呈现出“单打独斗”的局面,成系列的求职书几乎没有。在对书市进行调查后,我们总结如下(见表3)。

表3 求职书籍主要类型归纳

\Images\2005-2009\sb071221B1006.JPG

市场覆盖率分析

市场覆盖率在0.1以上的求职图书共有115种,占该类全部图书的28.68%。此类图书几乎被2000年以后出版的图书垄断,1999年及之前出版的读物只有53本,这也印证了扩招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压力。但两相对照,一边是2000年以后的集中铺开,一边是覆盖率低迷的现状,求职图书的推广速度和宣传力度亟需改进。而2000年以后,更多的出版社进入到求职图书领域,一方面说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也表明求职图书市场将“大有作为”。

\Images\2005-2009\sb071221T1008.JPG

图2 2000年前后求职图书参数变动

市场竞争性分析

首先,求职图书的归属众多,400多种书中,文学、语言文字、法律、趣味读物、文化教育、医学、计算机和工业技术等都有涉及。求职图书目前已较为多样丰富,但在每个领域都未深入发掘。

其次,400多种图书中,没有一本拥有“叫得响的名头”。少儿科普领域有《十万个为什么》,英语学习领域有新东方、王长喜,文学领域有经久不衰的名著,而求职图书领域却没有耳熟能详的领头羊,这对于求职图书的整体发力无疑非常不利。

市场空白点分析

目前市场上的求职应聘类图书的整体特点是“杂”,主要表现在市场细分度不够、系列性缺失和针对性较弱三点上。

a.细分度不够(见表4)。

表4 求职图书在细分度上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Images\2005-2009\sb071221B1007.JPG

b.系列性缺失

在求职应聘类图书中,单打独斗的局面比较突出,市场上的求职类图书给人的印象是“散、乱、杂”,很少有深入细致阐明求职的一个环节或一个方面,给人以直接帮助的。系列书分册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随机任意组合,如要应聘电子行业销售助理一职,可参看分册电子+销售+助理。以下系列安置可供参考——

☆按职能:销售、市场、咨询、教师、学生、行政、技工等。

简历内容及侧重面:面试常见问题及流程、求职信、专业术语(中英文)个案

☆按行业:计算机、汽车、制药、媒体 法律、机械、金融、电子等。

简历内容及侧重面:面试常见问题及流程、求职信、业内知名企业介绍、专业术语(中英文)个案。

☆按职位:助理、一般职员、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等。

简历内容及侧重面:面试常见问题及流程、求职信、职位功能描述、个案。

☆按语言:英语、日语、韩语、德语、法语等。

简历内容及侧重面:常用简历词汇中外对照 语言所适用企业整体介绍、个案。

c.针对性较弱

求职者各不相同,但某些共性的部分图书可提供针对性指导。

学生:重点院校、普通院校、硕士及以上、本科、大专、专科以下、应届生、往届生、在校生。

对学生求职者而言,就业求职指导力求全面具体,从基本的简历制作、格式编排、面试指导、择业经验,到个案分析、劳动手续、法律规范都要细致解释、剖析。而那些在校需要及早了解职场,早做打算早准备的学生,求职书应为他们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如必要的、有用的证书,行业内权威的认证,相关工作所要求的能力素质等来提升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从业者:跳槽(跨行业、同行业、跨地域)、升职。

对已经工作的上班族来讲,各种劳动保障制度及法律程序已了熟于胸,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实战工作经验,却仍有自己的烦恼,比如外语能力有限、计算机能力不足,如何取长补短、获得成功是他们关注的重点。(执笔/吴 弦)

商报·东方观点

◆契合市场、贴近读者

市场上求职类图书林林总总不可谓不多,但真正独具匠心之作却乏善可陈,能给予求职者切实帮助的少之又少。因此,求职类图书市场亟需依求职者、读者要求精心策划的图书,而不是就求职论求职的泛泛笼统之作。

◆争当领头羊,激发市场活力

求职类图书的总体市场份额随就业市场的激烈性而逐年递增,然而与其他图书比较,其市场占有率处于明显劣势,表明求职图书市场尚未成熟。而在求职类图书内部也找不出一个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各种书的表现相当平均甚至可以说是平淡,若其中有一本书能扛起求职图书的大旗,定能激发求职书市场的活力。

◆做精做细、合理宣传

若想从根本上改变求职书鱼龙混杂的局面,必须在专业性、细分度、系列性和针对性上作文章,既为求职书挣得美誉,也为求职者带去福音。此外,目前还没有出版社在求职书上下细功夫,打一枪算一枪,如果出版社能在此领域中做精做细,加上合理的宣传,必定会收获市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