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年终盘点 现象篇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9/12/25 作者:王东,孙珏,文冀

大学出版社分化加剧

从来没有过任何一个时期,分享着“大学出版社”这同一个后缀的出版社群体内部差异如此之大。从早期单纯为高校教学科研提供教材和学术专著图书出版服务,到现在则分裂为两大阵营,“二八定律”在这个群体分化的过程中表现明显——巧合的是,在今年新闻出版总署出炉的“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的名单中,107家大学社获此殊荣的恰好20家,由此就形成了大学社的两大阵营。在2009年,大学社两大阵营思考的问题和正在实践的战略已经很不相同。

此次入选“百佳”的20家大学社,无论在产品特色还是在读者当中形成的品牌美誉度,可以说都无愧于“百佳”的称号。在转企改制全面完成之后,凭借资源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实力,其生产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这些出版社在谋求内生式集团化发展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横向联合、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可能性,只不过由于资产所有权的限制而面临较多的问题。

2009年也是中小型大学社谋求转变的一年。在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未来发展的前景之后,他们立足于出版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进行了可贵的尝试。包括吉林大学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等一系列大学出版社,纷纷调整产业布局,在原有的教材学术专著出版板块之外进行大胆尝试,通过机构调整、管理创新、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手段进行拓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应该看到,在一些出版社焕发新鲜活力的同时,也有一些大学社因经营不善而走到了窘境,尽管没有倒闭,但某某大学社希望被收购的消息在年内屡有耳闻,恐怕正说明了这样一个严酷的现实。

在未来,包括即将成立的中国教育出版集团在内的一系列书业集团,由于拥有资金和资源双重优势,将对单体大学社形成竞争强势。“生存还是毁灭”无疑是大学社2009年以及未来几年内的最大主题。    (王东)

地方教育社重装上阵

拥有中小学教材租型、出版以及地方教辅出版业务的地方教育社,多年以来曾经一直是地方出版社当中“日子”最好过的一类出版单位,但在成为地方出版集团的成员单位之后,有不少教育社的教材教辅业务被剥离,而某些教育社按照原有规划进行的投资,由于同所属出版集团的战略发生冲突而不得不终止——种种问题一度让某些地方教育社陷入困境。随着集团的发展,教育社在2009年重新定位自身的发展战略并因此进入盘整阶段。

盘整期表现之一是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平台。地方出版集团通过整合获得更多的资金和优质资源的同时,也盘活了教育社的传统出版资源。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数字出版业务的突飞猛进,像世纪出版集团的“在线数字教育”、“在线图书编辑平台”,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整改浙江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部而成立了数字传媒有限公司。这些新的数字出版平台的建立,突破了原先一社、一部门的局限,得以整合集团内以教育出版资源为主的多种资源,从而有可能找到数字出版的新路。

盘整期表现之二是人力资源管理迈向了新阶段。转企改制不可避免地给地方教育社带来了人才流失的问题,一些即将“到限”的老员工为保住原有的事业待遇而提前退休,导致了人才队伍的青黄不接现象,有的社甚至出现80%以上的员工都是70后、80后的年轻员工。如何做好培训和管理工作,是地方教育社在2009年非常“挠头”的一个课题。与此同时,一些教育社开始在异地甚至“进京”设立公司,他们或者招收行业人才,或者同民营公司合作,这也带来了书业人才力量的流动与重组。

盘整期表现之三则是地方教育社对于市场的重视。就教育社本身来说,其专业化程度的提升更好地适应了市场竞争的要求:一部分拥有中小学教材的出版社成长为地方甚至全国性的教材大社,一部分教育社则转而专注于社科类图书的出版。在2009年这个起步年之后,相信这种转变会在2010年显现出更多的成果。 (王东)

医药出版格局渐变

医学图书市场一直是集中度非常高的出版领域之一,比如该领域长期以来一家独大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就拥有包括品牌、资源以及作者与编辑队伍等优势,在业内享有较高盛誉。而该社在“走出去”方面也走在国内出版社前列。当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医学出版领域的格局有所变化,像今年,人卫社和人民军医社的排名比较稳定,分属一二位,并且市场占有率都在10%以上。人卫社由于把握了教材和部分国家考试用书的资源,短期内老大的位置难以撼动。人民军医社、科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等力量也在不断成长。一些地方科技社今年则比较稳健,各自特色已经凸显了出来。

将出版社2008年与2009年同期月度采样市场占有率排名情况做比较,化工社和北大医学社两家颇值得关注。前者不仅完成了超越,也完成了跨越。说超越,是因为该社在今年的某些月份一度超过了多年占据第三位的出版社;说跨越,是因为该社的市场占有率达到4%,虽然比去年少,但在今年出版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此市场地位,实属不易。北大医学社上升势头也较猛,增长幅度在1.2%左右,说明该社今年投放的产品竞争力较强。该社近年来的教材和学术出版也获得了很好的市场份额,并时有大部头的医学专著问世。此外,因为借中医传统文化的“东风”,中医药社的增长势头在业界也是有目共睹。地科社中诸如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公司、上海科技出版社、江苏科技出版社等在生活书浪潮中仍然坚守医学出版阵地,今年也都小有斩获。此外,如贵州科技社也开始做医学专著和教材,成为医学出版市场的新力量。但不难看出,医学出版领域是一个强者愈强的板块,处于领先地位的几家社,来年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增大。                (孙珏)

专业社打造行业领先网站

以往在专业社中,大多社办网站的主要功能就是宣传本社图书,包括出版社介绍、图书介绍和出版动态,一般不设专业人员维护,而是由总编室、信息中心或发行部人员兼管,每隔一段时间更新一下图书,人气流量不高,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今年,专业社的网站除了栏目和功能的更新外,更明显的特点是,很多出版社都将网站作为一个战略性的平台在打造,网站自身定位发生了变化。而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专业社已经开始有了打造行业领先网站的意识。比如方正出版社、税务出版社、法律出版社、人民法院出版社等等通过建立门户网站,占领先机,网罗资源,树立行业权威姿态。

在此番网站改版浪潮中,出版社一般分为几步走:第一步是要通过丰富图书资讯和生活资讯,及时更新,聚拢人气,打造强势网络媒体,宣传出版社形象和图书产品,为读者、作者、经销商做好服务,通过指向网店的图书链接促进图书销售,为出版社做好服务;第二步是在数字出版市场不断成熟的情况下,建立付费在线阅读和下载的商务平台,实现数字出版物的销售,获取一定的广告和销售收入;第三步是引入社外资本,如与其他出版社或传媒企业等合作共建平台,使网站成为独立的互联网公司,成为在出版社中与图书出版并行的互联网媒体及电子商务公司。目前,在网站改版上已经花了大气力的出版社包括北京科技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等。进展到第一步或者介于第一步和第二步之间的居多,比如,人邮社与浙江支付宝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为该社网站引入了第三方支付,加强了该社网站的商务功能。另外,很多出版社在板块设置和界面布局方面,增添了人性化的设计。不少人打算通过出版社网站这一技术平台,进一步整合数字出版资源、手机出版项目。(孙珏)

出版社发力专攻“农家书屋”

截至2009年6月,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9.2万余个,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会建成24万个到30万个,覆盖全国40%到50%的行政村。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三农图书的竞争力量骤然增多,除农业类专业出版社、地方科技社是较早做三农书外,从今年的趋势看,加入三农图书竞争阵营的已扩展至如人民邮电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等中央各部委社。除此之外,民营力量、大学社乃至少儿社都有介入其中的动作出现。拿2009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书目中少儿图书所占的比例为例,已经由去年的10%增加到14%左右,各少儿社也从中看到了市场空间。

另一个较为明显的现象是,出版社开始有计划地发力专攻“农家书屋”项目,特别为此抽调人手、策划选题,组织会议等。继去年13家地方科技出版社横向联合合作出版农家书屋用书之后,全国地方教育社之间也在积极筹备联合。联合背后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农家书屋用书出版对于地方社来说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出版社对这个板块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则非常有可能错失良机。当然,从三农图书的内容看,由于各类型出版社的优势不同,中央部委社大多抓住教育部、农业部等部委下发农民工就业培训券的时机,拓宽三农书出版发行渠道的新机会,以新科技读本提升农民生活品质。教育类出版社则主要是整合已有资源,做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农村青少年读者阅读的科普以及传统文化读物。少儿社的特色更为明显,大多数少儿社在选报书目时重点考虑的几个因素包括:首先,迎合农村孩子的阅读兴趣,符合农村孩子的阅读习惯;其次,内容与时俱进,能够使农村孩子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再次,主要选择在少儿市场上反响较好的图书,如各种获奖图书、畅销图书等。总的来看,随着三农图书出版市场竞争者的增多,图书选题的覆盖面渐广,从以往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的选题主体,向细分市场发散。比如反映农民权益、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防灾减灾、引领现代农民新生活等选题成为新的热点。    (孙珏)

专业社挖掘网络草根写手

草根作者在大众出版领域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一直以严肃、严谨为指导方针的专业出版领域,草根写手完完全全浮出水面是今年的事情。早在2006年,本报曾报道过人民交通出版社“中华钢结构论坛精华集”的出版,该书“集结”了建筑行业的“草根”高手。今年人民邮电出版社也在网络社区发布了“ChinaUnix技术图书大系”作者招募令,并依赖网络社区的力量,邀请作者录制宣传视频。此外,诸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法律出版社等也都有过尝试。越来越多的出版人开始关注网络写手也与当前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专业领域,技术从业人群年轻化趋势明显,很多大学的教授、工程师已经习惯于在网络上找“碰撞”,建个人空间。因此,网络草根写手市场显示出了很好的前景。当然,针对专业出版领域,网络草根作者写书的现象,也有出版社觉得需要谨慎。时至今日,专业出版领域,成熟的网络草根写手还未成形,盲目地把选题策划重点放在这个方向上,很可能会影响到图书的专业性,倘若选题策划操作不合适还会伤害到出版社的良好口碑,更严重的话会破坏出版社苦心树立的品牌。尤其是在医学、建筑等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读者对书的品质要求相当严,而随意性是网络的一大特点,所以从网络草根写手那里挖掘选题资源需要慎重。相反,专业出版中也有门类很适合由草根作者来操刀内容,比如计算机图书,因其互动性强,深入浅出的内容更为受欢迎,来自于草根作者的灵活文风今年就很受追捧。  (孙珏)

读物“分级”标准背后推手较量

关于分级阅读,见诸各大媒体报章的表述一般是“世界发达国家制定和实行严格的儿童读物分级制已有60年的历史,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分级阅读的推广也分别开展了10多年和近30年”。试图为这个流行于英语国家的阅读概念在我国本土的“落地”赋予一个合法性的地位,即便业内行家恐怕心里也会犯着嘀咕:“到底在少儿出版领域倡导分级阅读的概念,中国的读者是否会买账呢?”

其实“少儿出版进入分级时代”的这个表述并不准确。通观2009年相关读物的市场表现以及业者希望借分级阅读概念敲开的,乃是基于家庭阅读的低幼读物以及幼儿园阅读类教材。在这个热闹的舞台上,除了一些学术科研机构以及民间组织,有这样几方力量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他们引进美国的分级阅读理念,研发了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并且推出了相关的分级读物;一个是由接力出版社主办的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他们在今年7月份正式推出了《接力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手册》,其中就含有一份《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还有一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前儿童教育分社,在该分社社长周合的带领下,“学前儿童分级阅读项目”早在3年前就已启动。

虽然学术界反复强调分级标准的制定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但目前能够形成社会影响力的标准和产品,几乎都是由作为文化企业的出版社来推动的,对此一些社会舆论表示“隐忧”。有业者指出,反观中小学基础教育教材出版的7年时间里,正因为引入了竞争机制,才有效推动了体现全新教育理念的新课标教材的全国使用,因此由出版企业推动少儿分级阅读读物也属合情合理,而且在初期的纷纭乱象之后,那些经过周密研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标准和读物,必将获得社会的认可。      (王东)

对外汉语教材成长迅速

2009年,借着“汉语热”的东风,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仍然表现得可圈可点。业者指出,今年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国家汉办、侨办、新闻出版总署等机构加大了相关的推动和扶持力度,使得国际汉语教材的品种总数和出版总量得以增加。

在过往运作的基础上,部分出版社对对外汉语教材板块进一步实施系统化推进,以规模凸显实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汉语出版分社社长彭冬林表示,该社2009年出版各类国际汉语教材80余种,立足于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中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提供综合性、立体化教学服务体系,提供新业态的学习方式。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对外汉语教育事业部主任苗强介绍说,针对2009年对外汉语教材市场,北语社的总体思路是加强品牌教材的多语种、国别化开发,加大力度开发集纸质、音频、视频、电子等多种媒体优势于一身的立体化汉语教材,构建网络出版产品线。此外,北京大学出版社、华语教学出版社等也都在这一细分市场保持旺盛的推进势头。

在品种扩张、媒介多元化的基础上,重大出版项目频频出炉也是规模化的一个表征,这也是今年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一大亮点。正如业者所言,大项目带动成为现在的主流发展模式,并且主要竞争者在寻找新的市场空白点。外研社注重推进国别化教材的出版,如和麦克米伦公司合作推出了针对英语地区的汉语学习教材“走遍中国”系列,在今年9月出版并在法兰克福书展上发布时就有来自5个国家的6家出版社有意向购买版权,初步显现了这一“大项目”的魅力。华语教学出版社在今年上半年成立伦敦分社,其与美国耶鲁大学共同投资550万美元联合开发“环球英语”多媒体教材开发项目不断有新进展。北大社在今年推出全球第一套大型动画卡拉OK学中文的韵文教材“晓康歌谣学汉语”。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则推出了以热播电视剧改编的少儿汉语教材“家有儿女”。北语社在今年推出了大型DVD产品《中国文化百题》的第二辑和第三辑,且出版了德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   (文冀)

职教教材市场洗牌在即

2009年被认为是职教发展的承接年和深化年,也被出版业者看作职教图书出版的机遇年和挑战年。一年下来,职教图书出版领域确实涌现出了不可忽视的热点。

从今年起,到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年初,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下发了“关于申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选题的通知”。上半年,新中职教材首轮送审和立项结束,20来家出版社、50余个选题立项通过并列入国家规划教材。最先立项的国规教材涉及5门德育课和14门文化课,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的时候,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及相应的国规教材。这一系列变化堪称今年中等职业图书出版领域的一大看点,这预示着中职图书出版的门槛得到了提升。在首轮立项中,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立项书目上位列前三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等产品也在入选之列。日前,专业课教材的相关立项工作还在推进之中,这个市场容量更为庞大的教材集群也催发了更激烈的争夺战。业者认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教材质量,同时也使得出版力量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整个中职教材出版格局如何盘整还需要观望,完全的市场化运作还需假以时日。也有受访者指出,整个课改还需进一步完善,教材出版也需要不断调整。与中职教材市场比起来,高职教材市场可以用“平静”来形容。业者表示,今年学生生源还未达到理想状态,整个高职教材市场表现有些疲软,平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瓶颈”。各社现在力求通过精品建设来抢占已经趋于饱和的市场。值得一提的是,多媒体教学资源包的建设已经初见起色,高教社等在这方面已有突出表现。      (文冀)

财经出版热点散乱

2009年,危机深重,形势紧迫,全球信心随经济一起下跌。2009年财经图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萎缩,但品种规模并不是症结所在。令人感触最深的是,今年与危机相关的图书仍是财经图书中份额最大的部分,但亮点难寻,很多书上市不久便成为过眼云烟。

分类来看,讲金融危机的书,关注面很大,试图清算美国、清算整个世界经济,而且更偏重理论探索与历史回顾。“和平年代,岁月静好”,理论书通常会打败实务书成为人们追逐“梦想”的砝码,但危机当前,企业的光景已大不如从前。逆势中,教导人们在管理、营销等日常经济活动中如何内控、整顿进而寻找新机会的操作型实务财经书,似乎代替股票投资书成为本季财经书市场的“救命稻草”。但从今年下半年的经法联社店洽谈会上得到的消息是,关于“企业过冬”的书似乎有些“集体失误”,并没有像出版人预期的那样大卖。同样大量“隔靴搔痒”的实务书并未为危难中的企业提供良药,很多企业原创书都还无法摆脱为企业定制做书的嫌疑,同时很多的读者对大量雷同面目的危机书,心存怀疑。

从民众的角度看,荷包缩水更需理财。在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的大背景下,普通人更关心的是如何谋划,花小钱也能让自己享受到优越的生活?如何改善自己内心里的小环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出版社抓住了这个出版时机,金融危机衍生出又一个出版热点——花小钱的生存智慧。而在这个领域内,今年又以女性理财书表现最为突出。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聪明女孩最有财》、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精明女人会理财》、哈尔滨出版社《优雅小主妇的理财生活》等。尽管有些书卖得不错,但从社会影响力来看,这些细分门类仍然无法撑起今年财经出版领域的“大旗”。

2009年无疑也让本土财经书有了露脸的机会,一批本土经管学者的反思之作问世,陈春花《冬天的作为》、时寒冰的《中国怎么办》等,中国学者正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危机给出自己的解答。此后,各大财经出版社都不得不随大流,进行着从引进版之争到本土原创书之争的出版战略大转移。但在这拨浪潮中,财经作家的后续写作势头却不容乐观。从国内两大财经作家吴晓波与宋鸿兵的2009年新作来看,问题还是“很严重”的。不管是从销量还是影响力来说,《货币战争2》都远弱于《货币战争1》;来自另一方面的信息是,吴晓波的《跌荡一百年》也远弱于《激荡三十年》。从2009年市面上的作品来看,很多作家都着急地推出了延伸产品。这里便产生了一个重要的财经写作议题———财经写作如何处理时效性话题以及保持住作品的含金量。

总的来说,2009年,财经出版热点散乱,我们无缘看到让人印象深刻、并且能在年末拿得出手的财经书“头牌”力作。               (孙珏)

中医经典专著多体裁走红市场

今年经典中医图书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除了大众保健类的中医书比较热门外,经典的中医书也开始出现畅销苗头。比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四圣心源》一个月就实现了重印,40天发出去5000多册。不少专业社医学出版负责人都承认了这个市场的潜力。媒体对大众保健的宣传间接促进了中医专业书的销售,比如化工社出版的《针灸穴位全真图解》上市第一个月,开卷数据监控就超过1000册,该社做的读者调查显示,很多普通百姓也在购买。而“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名著一直都比较稳健,今年更出现了销售的小高潮。上海科技社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很多年轻的中医看原来的专著觉得太枯燥,所以他们没有反复将没有版权限制的名著拿出来原封不动出版,而是结合案例,策划了“江南名医”和“海上名医”丛书,可读性很强。另外,相关榜单数据显示,2009年11月,中医类图书排名前10位的图书,有8本是穴位图解书。而由专著延伸出来的诸如中医推拿、针灸等体裁的图书也走势良好。仅从中医经典市场的出版格局看,除了传统的医学出版社和地方科技社外,沈阳出版社、三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等都是今年该领域的新力量。             (孙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