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给书店带来什么
摘要:
□ 5年后的今天,新华书店应对外资,不再像5年前空喊“狼来了”多少显得有些茫然,而是信心满满,利用缓冲期强化自身建设。现在即使外资大举攻入,他们也不再惧怕;
□ 进入后“入世”时代,外资会携其特色进入国内,或找薄弱环节切入,或在有影响的大城市分羹。
■商报记者 穆宏志
现任广东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杨世华几年前还在省新闻出版局工作时,考虑引入外资,因为很多行业,都是以香港为基地,以广州为跳板,一步步向内地逼近。当时意图将广州打造成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但这种设想到目前还未实现。实际上,中国“入世”五年了,但并未像五年前人们预料的,外资大举进入中国书业。经过分析,杨世华发现国外大出版社多从传媒、出版切入他国,从零售进入的很少。如果从零售进入,要考虑如何适应中国水土,而现今书业零售赚头不大。山西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张金柱认为,中国“入世”后,外资进入的危机始终存在,但前五年并未太多进入书业,原因是:第一,中国图书市场仍是教育市场,教材、教辅未完全放开前,一般书市场容量尚不大;第二,中国产业环境、执法力度等,诸如盗版、知识产权侵犯、跟风等现象存在,无法让“老外”放心进入。浙江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立伟认为,掌握着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模式的国外投资人,会理性谨慎地进入。新华书店的规模化发展让整个图书零售行业的门槛很高,图书零售业是需要付出高额代价的产业,外资大鳄即使有雄心,也要掂量一下是否有高额利润回报。新华书店有着充足的本土优势,充分调动自身资源长处,快速整合最新信息,把市场做透,前景依然乐观。
从惊恐到自信
虽然外资放缓了进入中国的步伐,但“入世”多多少少加剧了新华书店危机感,推动了其改革。5年后的今天,新华书店应对外资,不再像5年前空喊“狼来了”却一点主意没有,而是信心满满,利用缓冲期强化自身建设。现在即使外资大举攻入,他们也不再惧怕。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董事长倪志敏认为,中国是“入世”受益者,他不担心外资进入,但新华书店要先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广西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罗红认为,我们有地方化、本土化特征,外国人必须首先深入了解国情,才能进行经营,这方面我们占优势。新华书店要做的是要加强自身建设。2004年4月,广西新华书店成立集团,探索多元化经营,在原有的新华大酒店、新华国际旅行社基础上,成立了新华世纪出版公司、华润印务公司、文豪文体用品公司以及新华会展酒店管理公司等下属相关企业,形成了以出版物发行为主业,并涉及图书进出口贸易、出版发行教育培训、印刷、文化体育用品经营、酒店、旅游、房地产开发等领域的格局,通过拉长产业链提高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于2005年9月在泰国曼谷举办了“2005年泰国-中国广西图书文化展”,为促进中国-东盟文化领域的合作探索了经验。
四川新华书店发行集团副总裁戴川平提到,为了应对“入世”,企业自身要发展、做大做强。四川新华书店整合现有资源,加大关键环节投入,实现了有效管理网点、占领市场的目的。首先,取消了180多个市县新华书店的法人地位,结束了过去各自为战的分散局面,业务资源、网点资源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形成了规模优势。通过ERP系统的实行,有机整合了全省门店业务。投资一个多亿建成西部出版物物流中心,使采购、配送、销售达到有效集成。
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董事长任永发认为,应对“入世”,未雨绸缪最重要。人人都守好自己的山头,把杂乱“武装”收编起来,组织国有发行力量,发挥国有整体优势,既解决内部无序竞争,又抵御了外资“入侵”。他们1998年就组建了集团,实行连锁经营,搭建网络建设。以省为单位,实行网络化经营,在重庆,新华书店是第一家。
任永发谈到,外资进入后会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新华与外资硬拼,但估计外资胜算不大。销售一般书不是人人都能赚钱,因为门市一般要设在繁华商业区,费用很高,而新华书店的优势之一就是占据了有利地形。重庆书城设在最繁华的区域,一年300万元的利润;在大学集中区他们还建立了一家5000平方米的书城。新华书店占据了重庆70%~80%的市场份额。另一个结果是双方合作,新华书店拥有网络,有发言权,也会主动,可与对方平等竞争。此外,重庆新华主业发展得好,还有多元化经营作支撑,年销售三四亿元。拥有几家四、五星级的酒店;光盘生产线连续3年每年出口额达1500万美元。多元化经营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因为任何一个多元化产业链,没有三五年时间,培养不起来。所以外资进入之前,自己要做好应对准备,不要怕竞争。
杨世华表达了同样的理念。首先自己做强,才能碰硬。他认为最大的挑战是自己,内部改革压力是当前最突出的。新华书店要扩大经营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进攻薄弱环节
谈及再过五年,进入后“入世”时代,外资会否大量进入中国书业?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外资肯定会携其特色进入国内。张金柱谈到,开放到一定程度,接下来的5年,外资还会进入。杨世华认为外资迟早会进入内地,进入的方式肯定有其特点,否则进来也无钱赚。他们的进入方式可能会是:与出版连接;与境外图书进口连接;与网络化、会员制优势项目连接。这些是国有书店本身不能做的,或者是本身尚不熟悉的,而不会以大型卖场进入。北京、上海、广州三地都有可能进入,因为是经济文化中心,而且外企多,会形成需求。任永发、倪志敏也表达了相同观点,认为未来5年是重要时期,外资肯定会进入,方式有二:或找我方薄弱环节进行收购,或找影响大的地方,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进入。
上海新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哈九如认为,资金短缺制约了新华连锁经营的进一步发展,有条件的新华书店应该转换经营机制,拟在保证控股的前提下,透过出让股权、吸收各种社会资本,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就目前情况看,外资代替本土企业从事业内工作,没有成功的可能性。在分销领域尚无成功的商业模式,出版资源介入困难,目前较为成功的环节主要是版权资源和管理两个方面。今后几年外资可能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进入图书行业。同时,随着图书行业开放透明程度的提高,外资可能以资本的方式进入。(商报记者张红玫对本文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