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整本书阅读的本来面目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20/9/23 作者: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江玉婷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热点。在整本书阅读被寄予无限想象的同时,教师在具体教学中面临诸多难题。今年,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李怀源所著的《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他实践整本书教学15年的成果,揭示了整本书阅读的本来面目,为打破现实困境提供了思考方向。

  现状:陷在内容里

  “整本书教学现在面临最大的问题是,师生陷在图书的内容里,希望探究书中的所有细节,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应对考试,于是忽略了思考与讨论。”李怀源说。

  有的阅读试卷全是填空题,留出一个个空格让学生填。比如,《西游记》中白龙马在化龙池复原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擎天华表柱上。这是一道真实的考题,“擎天华表柱”是学生要填的答案。如果在网上搜索“整本书阅读测试题”,能够找到的大多是这类。

  单一的检测形式把教师“逼”到墙角,他们不得不集中于那些可能成为考点的细枝末节,而学生则要牢记每一章的地名、角色姓名,出现的诗词、对联,甚至是武器名称、来历。“陷在内容里”带来的结果是,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记忆负担,并且破坏了学生的阅读胃口。学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后,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教学方式是另一个问题。教师仍然用教课文的方式教整本书阅读,把书里的每一章都当作一篇课文。“在教学现场你会看到,薄薄的一本《老人与海》,老师会教8节课,甚至10节课,并且还觉得有很多地方没有讲透。”李怀源看到了教师的投入与付出。同时,教师以讲授为主的方式集中于知识层面,思维层面着力不够。他解释道:“‘整本’不是单指物理形态的一本书,还是一种整合的思想、一种整体的情境。”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去学习,在文学中寻得榜样、慰藉心灵,建立起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建立自我与阅读的联系。李怀源以《长袜子皮皮》为例,他从思维、情意、文本、语言的角度进行课程设计。“皮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学生可以讨论“好孩子”的标准。书中有大量皮皮与小伙伴的故事,学生可以交流如何与同伴相处。李怀源说:“所有的学习都应该是为了在生活中运用。”

  改变:发展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的教学对我而言是一个确定的美好方向。”李怀源表示,为了实现阅读素养落地,他将整本书教学集中于两方面——思维和表达。

  李怀源将阅读课划分为三大类——导读课、体验课、讨论课,分别占5%、80%、15%。阅读和学习一样,学习有表层学习、深层学习、迁移学习,阅读也有这样一个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导读课可以看作表层学习,讨论课进行深层学习,而体验课接近于迁移学习。

  体验课所占的比重最大,成为整本书教学的主体。自2002年7月开始,李怀源所在的山东省德州跃华小学部每周安排2节阅读体验课,让学生在阅览室里自由阅读。一节课30分钟,前5分钟是挑书时间,学生自由挑选3本喜欢的图书。等所有学生挑完书,学生之间再交换1本图书。读完后,学生根据讨论主题进行一对一交流。交换阅读的方式缓解了阅读“偏食”的问题,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疆域。体验课传达了一种理念,即阅读经验需要时间累积和有意识的阅读,这与无意识的自由阅读相区别。

  讨论是整本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李怀源将讨论课分为阅读交流课、阅读实践课、阅读策略课、阅读欣赏课、阅读分享课、阅读思维课。课型细分的背后是书的功能化,让每一种课型更具体地指向阅读素养。

  阅读实践课指向阅读策略,学生将学过的阅读策略应用于一本新书的阅读中。例如《蝴蝶·豌豆花》是一本儿童诗集,其中同名诗歌《蝴蝶·豌豆花》只有一句话。“一只蝴蝶从竹篱外飞进来,豌豆花问蝴蝶道:‘你是一朵飞起来的花吗?’”这首诗具有“庄生晓梦迷蝴蝶”的哲学迷思。事实上,教师很难将诗中的哲思讲述清楚,但学生可以借助具象化的情境续写。

  无论是续写儿童诗,还是续写童话,都是儿童想象的生发。想象不是随意的,就像水是无形的,只有倒进杯子里才具有形状,儿童诗、童话就是“容器”。语言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思维潜藏在海底。李怀源说:“讨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读整本书,一定要和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传统教育、汉语的构成特点、学生的学习方式等联系起来进行细致的研究,这样才能够了解整本书对一个学习者的文化意义和生存意义。”

  终极意义:从教文到教人

  “整本书阅读”是近几年的热点,但李怀源对它的关注可以追溯到11年前。那时他在首都师范大学读教育硕士,硕士论文《叶圣陶“读整本书”思想研究》成于2009年5月。整本书阅读与语文教学,始终是他探索的核心命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叶圣陶的阅读观对李怀源产生了深刻影响。2015年10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谈阅读》,该书由李怀源选编。在勒口处的“编者简介”里,李怀源是叶圣陶研究会理事、《叶圣陶研究年刊》编委、叶圣陶教育思想专业委员会委员。叶圣陶在选文上提出过“整本书”,“国文教材似乎该用整本的书,而不该用单篇短章,像以往和现在的办法。退一步说,也该把整本的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做辅佐。”

  另一处伏笔在2005年暑假,李怀源和6位教师进行“单元整组”的教学设计——这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前身。2008年,他开始策划《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体系构建》这本书,该书于2009年10月出版。他将单元整体教学分为7个模块,其中1个模块为“读整本书”。每个模块大概为2课时,小学语文课程1/3的时间进行教科书教学,1/3的时间进行整本书教学,1/3的时间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2014年,李怀源调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商务中心区实验校后,他在学校推广各学科的阅读,构建了以100本必读书为体系的阅读课程。2015年,李怀源学习运用图表工具带领学生进行阅读,在此之前,他更习惯用提问的方式。为了呈现可视化的阅读成果,教师引入KWL表、韦恩图、故事屋、鱼骨图、六面体讨论法等。

  “思想是思考的产物,思考不会凭空发生,书中的内容就是阅读者思考的媒介。”李怀源认为,阅读是思考的过程,是“观千剑而后识器”的积累与思辨。读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人生,学生在阅读中发展自我,成为完整的人。

  2017年6月,在“多学科整合阅读”的讨论课上,李怀源用《喜欢大的国王》《了不起的测量员》《数学诗》3本儿童读物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是一堂跨越学科壁垒的阅读课。他找到了一种朦胧的整合——人生思考和人生表达,这两点是人一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之于语文的意义,可以在《叶圣陶谈阅读》中找到。书封有3句话,其中一句是“阅读是语文的生命”。整本书教学之于教育的意义,可以在《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中找到。

  李怀源在后记中写到:“从关注阅读内容到关注阅读经验、策略、能力再到关注阅读素养,读整本书教学不同于课文教学,也不同于语文教学。从教文变为教人,是读整本书教学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