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品牌提升在“三思”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2001/1/9 作者:江思南
在众多的科普书系中,“三思文库”无论是一语双意的丛书名(三思既是圣人求知方式,又是英文“科学”的音译)还是出书规模、选书品质都显出大家气象,在经过约半年的调整之后,在新世纪之初,又整体推出了5种新书,而且开本、装帧都有新的改进。为此,记者在新年岁首采访了该套书的总策划,江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江西教育出版社社长周榕芳编审。

记者(以下简称记):周社长,读书界瞩目的“三思文库”最新推出了5种,令关注“三思文库”的科普界、读书界的阅读期待有了续应,请您先谈谈这5种新书的情况。

周社长(以下简称周):新出的5种书分属于两个系列,3种属“科学争鸣系列”,分别为:《众神之夏》从科学史上著名的“猴子审判”论及科学与宗教之争;《创立科学》介绍20世纪最骇人的病魔——癌症的遗传与社会学学史;《起源之战》讨论自然起源理论中特创论与进化论的纷争,分析其难以最终决出胜负的社会心理因素。另外两种属“公众科学系列”,一本是《信息烟尘》,述说人类信息生活的骤变环境下的生存策略;另一本是《激动人心的年代》,描述了20世纪前50年发生在德国的科学革命——量子论、相对论、晶体衍射、原子核裂变等一系列大事件的产生发展过程。这几本书都很有意思,也很好读。

记:单从书名上看,就很令人振奋,很吸引人。请问这5种书的策划思路是什么?

周:很显然,这5种书的策划主旨是论争性、批判性。科学的进步不是风平浪静的的积累过程,而是疾风暴雨的观念纷争、实证辨伪,因此,科学精神的真谛是怀疑,在怀疑中找新证据,攀援新思想,推出新理论,形成新学说。另一重思考是前沿性,或者叫先锋性,科学哲学必须面对当代课题,为当代科学家把行程中智慧的灯点亮,让科学家既在局内艰苦地奋斗,又在局外清醒地思考。譬如量子科学,更新的如信息科学,正在改变这个世界的观念乃至人类的行为,但是人们不能洞察其本质的价值与意义,一般来说不容易。我们的这本《信息烟尘》就是对信息蔽日的现代生活进行深入反思的佳作,帮助人们认识到信息只是工具,而不能异化成为一份歪曲我们思想的权力。

周榕芳(江西出版总社副社长)

记:您说得很深刻,我想转问另一个问题,即“三思文库”的品牌提升您有哪些深远的思考。

周:“三思文库”策划之初,我就讲过,当前出版圈比较浮躁,流行一种“猴子摘苞米”的短期行为。我们一定要立足长远,立足高品位,同时关注大众的阅读趣味,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第一阶段要有规模,出来气势、阵营,形成品牌,从前年下半年到去年上半年,我们一口气推出30种,在科学界、文化界、思想界都引起一些震动。这里面有一定的市场筹划,为了保证规模,保持节奏,难免有个别品种在译文质量上存有一些遗憾,我们对此很重视,因此,下一步是如何提升品牌的问题。我理解,提升品牌就是在内容质量与形式美感上全面升级,质量不是一个口号,而是每道工序的严格要求,比如选书,比如选译者、校者,审定把关。我透露一个小秘密,本来这次要推出的是6种,其中有一种内容与译文上还有疑问,硬被我们印刷厂抽回来再审再校,编辑说我过分认真了一些,但事关品牌,我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再说,新出的5种开本、装帧上也有较大的变化,你已经注意到了,我们想逐渐与国际接轨,搞小16开,既大气,又厚重,放在整个书架上让人感到耳目一新。内容上我提出要增加插图,一方面增加导读导思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版面美感,使科普书好读又悦目。总之,好的军事指挥员知道仗应是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打,要休整部队,好的出版人也应该适时沉淀一下,通过必要的间隙期来总结自我,思考升级。再说市场对某一个品牌的产品也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好的品牌让人有期待感、有盼头。这也是市场规律。更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策划者、主编者、编辑也在“三思”。如何扩大这个品牌的外延,充实其内涵,不能说一开始我们就都思考透了。比如科学与人文,知识与智慧,放在每一个不同学科中都有不同的具体界面,都有丰富的案例和评论,这项工作越做越感到“这床被子很大”,要费很大气力才能抖开来。真是不钻到井里,不知道井水甜哪,

记:周社长,“三思文库”目前以译作为主,许多读者都觉得国内原创科普比较薄弱,“三思文库”在品牌扩张中是否考虑到这个侧面?

周:这个问题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去年我们也组织了一本华罗庚的传记作品,是王元先生的力作。但像王元先生这样专业造诣高深、文字通俗、文学修养到家的作家实在难找,我们大部分科学家都不擅长于“两支笔”写作,即一支笔写论文,一支笔写科普。按照“三思文库”既定的品牌目标,原创科普必须从根上抓起,也就是要做培土的工作,不只是个发现与选择的问题,但我们已经注意到许多归国的著名科学家有这两方面的才能,我们正在积聚力量。

记:您现在已经是江西省出版总社负责编辑工作的副社长了,由“三思”品牌的经验,您对江西省出版总社的品牌工程有何思考?

周:品牌与营销是出版工作的两个重要内容,我接手分管总社编辑工作以来,一直想以品牌工程为龙头,寻找“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点,在畅销书培育与畅销书向长销书的转化中寻找市场的制高点。品牌的内涵在现阶段有三个要素:一是党和政府满意,二是专家学者认可;三是广大读者接受并欢迎,三者缺一不可。我们正在着手将江西出版总社所属各家出版社这几年已经形成的品牌进行一次全面的回顾,逐个策划每一品牌扩张的内在要素,拿出品牌维护的具体方案来。对于有政治生命力、有市场前景的品牌,我们准备花大气力“保”、“守”、“做大”,形成一批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都能叫得响的品牌来。从现代出版经济的观点看,品牌、资金的扩张、运营是先于产品、高于产品的。在新的世纪里,江西出版要腾飞,品牌工程必须实施好。

记:谢谢周社长在新年的第二天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江西出版总社在新的世纪里春风化雨,前程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