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心灵对心灵倾诉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3/28
作者:刘彦生
摘要:
毕淑敏是当今声震文坛的一位女性作家。她17岁时就参军入伍,在西藏阿里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之后,或许正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的洗礼,她以其特有的执著、白雪般的圣洁心境、鲜活的悟性与灵气,入道文学。10年工夫,就发表了颇有影响的《昆仑殤》、《女人之约》、《预约死亡》、《红处方》、《婚姻鞋》等小说、散文作品达200多万字。
10多年创作生涯,毕淑敏曾获各种文学奖30多次。奖项对于毕淑敏似乎无关紧要,她看重的是读者,她说,各种获奖都是一种“过去时”,而“未来时”正等待自己去努力躬耕前行。她在书市上、书店里面对热心渴求她书的读者,心中总有一种无以穷尽的冲动与激情。
毕淑敏在生活中一如平常人的模式,不同的是,她把大自然赐予的山山水水,把先辈人创造的人文景观及那热心真诚读者的渴望视为自己创作的动力与源泉。人是自然之子,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是作家的必修课。毕淑敏说,如果自己没有对昆仑山、对雪山的生活感受,是难以有《昆仑殤》小说问世的,自己需要更多地对祖国以至于世界的自然领略和深入理解。大自然和人文景观以至于某一社会范畴的魅力来自一种能发人对其演进和发展的思考。比如医院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有人与人之间的多重关系,有许多需要作家思考的人生、人性、人道主义问题。通过作品描写,塑造人们的内心冲突与性格特征,把人生命运溶解于浓缩的哲学提炼。
正是因为毕淑敏有了20多年的医学生涯经历,才写出了《阑尾刘》、《生生不已》、《月晕而风》、《补天石》、《最后一支西地兰》等和医学有关联和渗透医学观念的小说。长篇小说《红处方》正是体现了她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的又一部力作。用毕淑敏的话说,创作10多年,虽积累了一点经验,但作为作家,不说创作长篇,即使写一篇短文章也要有真诚的心理定势。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金钱冲击着各个角落,这更需要作家与读者之间心灵对心灵倾诉沟通。由此可见毕淑敏作家之心,来自对生活的感受和对读者的负责精神,这无疑是令人称道的。
不久前,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她的四册文集。毕淑敏认为,文集的出版只是播种后的一点收获,新一茬庄稼还需作者辛勤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