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闯过“生死劫”后的深思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3/27 作者:高世屹

“一个优秀的作家,不仅是诗人,还应是历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的作家苏叔阳,深刻理解文化底蕴对作家的重要。
现为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编剧的苏叔阳,以戏剧《丹心谱》步入文坛,创作过电影《夕照街》、小说《故土》、《生死之间》、《老舍之死》等以及诗集《关于爱》,还为青少年写过《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我们的母亲叫中国》等作品。他的作品,通过对不同人生的描绘,包含有对文化的深层思考。
去年,苏叔阳因患有重病进行手术治疗,经历生死磨炼后,他对社会、人生以及文化的思考更加深入。他说,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文化不仅在国内,就连很多外国有识之士也认识到其魁力,认为下一世纪必是中国的世纪。可是就在东方文化的母体——中国,现在还有一些人抱有崇洋媚外的思想。这些人的思维起点往往首先认为西方文明各方面都是对的,再以此为坐标评价东方文明,这是极大的误解。苏叔阳把人类文明比作庞杂的菜系,既有四川辣味,又有宫廷风味;既有用刀叉,又可用筷子。只有这样,才适于各方面的口味,有利于人类的健康成长。民族文化只有扎根于自身的土壤,展示自身的灵魂,才能区别于其他文化。
略显激动的苏叔阳说,其实中华文化具有很大的容纳性,她汲取外民族文化之长融汇贯通。中华文化的瑰宝中许多都溶解着外来文化的精华,如波斯的乐器、朝鲜的医药,都已化为中国民族的文化。不仅盛唐,明清时期也有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甚至官至一品。他还举例说,起源于欧洲咖啡馆的电影,之所以为中国人喜爱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与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方式相符,画面与画面相接的蒙太奇手法正是中国古代绘画、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
谈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苏叔阳认为东方文化大厦正被各方面的东西所侵蚀。假烟、假酒、假药,甚至人心都变假了;卖古董字画、卖淫、甚至卖古人的尸体,这些为几千年中华文化所不齿的东西现在粉墨登场,并呈泛滥成灾之势。人心变得浮躁不安,传统伦理道德面临危机,,现在出现了所谓一种“玩闹文化”,好像什么都可以去玩,文化就是玩出来的。今天很多人包括中学生的口头禅,什么“瞎混”、“瞎忙”、“瞎折腾”,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浮躁与无奈。这种玩闹文化带坏了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又使它滋长。苏叔阳对此正言道,真正支撑文化大厦的决不是这些。对什么都无所谓的态度,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民族的悲哀。
陷入沉思的苏叔阳自语道,不要把这些东西全部归于市场经济,健全的市场经济是排斥这些的,它对文化的建构是起正面作用的。关键还是我们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不以个人的恩怨和爱憎去判断是非,所有的东西都会在历史的阳光下得到曝晒,显露真实的面目。
作家的责任在于思考。与病魔斗争的苏叔阳目前计划创作电影剧本《施光南》及小说《故土》第二部,用他手中的笔唤起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思考。他说,方志敏在血雨腥风的年代,在狱中,尚能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写出《可爱的中国》,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去热爱养育自己的热土?
的确,挤在低矮住房里的苏叔阳,不为寂寞所扰,不为世风所动,依然做着匡扶中华文化大厦的工作,哪怕身单力薄,也要使古老文化代代相传。

\Images\1995-2000\CBSB199503270040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