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为科技兴农立了头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5/29 作者:刘孝先

位于渤海之滨辽西走廊的辽宁绥中县新华书店,在80年代中期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全店共有职工40名,却欠银行贷款41万元,库存图书竟达79万元之多,零售书款不够偿还银行利息,职工工资无法保证,农村图书发行网点荡然无存,农村图书销售几乎为零。
年过半百的安国怀,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任县新华书店经理的。
上任伊始,安经理改革了书店的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中层干部一律实行聘任制,使一批懂业务会管理善经营的人脱颖而出;实行了联销计酬计奖责任制。干部去掉了铁交椅,职工打破了铁饭碗,竞争意识增强了,书店充满了生机。这一年全店减亏3.4万元,第二年,举扭亏为盈,实现利税4.7万元,书店走出了低谷。
绥中是个农业大县,全县59万人中农村人口占90%,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图书市场,安国怀下决心不管花多大代价,也要把农村图书发行搞上去。他采取先无偿投入图书在农村建立图书室,再获取反馈效益的经营方法,不到两年时间,投书8700多册,价值9万多元,在全县建起了166个村级图书室。随着雨后春笋般社级图书室的涌现,广大农村出现了买书热、读书热、科技兴农热,农民们就近买书、买好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这时,重建乡镇图书发行网点已是摆在安国怀面前的紧迫任务。
接连几天,他带领发行人员风尘仆仆地深入到每一个乡镇供销社,宣传农村图书发行的重要性,并动员集体商店和个体摊点加入农村图书发行的行列。然后,他又迅速推出“柜台交货,销后结帐,增大折扣,调剂积压,减少负担,服务上门”的让利办法,并将其落到实处。很快,全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村图书发行系统,做到了乡乡有书店,镇镇能买上书。安国怀又身先士卒,带领一班人为农民送书上门。县店职工为农民雪中送炭的事在绥中县新华书店屡见不鲜。
由于安国怀和书店职工们急农民之所急,加上措施得力,方法得当,绥中县店的农村图书发行工作终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几年来,全县农村图书的销量以31.4%的速度逐年递增。1994年,全县农村销售图书12.8万册,37万多元,创历史最高水平。被有关领导称赞“为科技兴农立了头功”,“在农村留下了不走的工作队”。
年过花甲的安国怀仍常以“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勉励自己,努力在图书发行领域做出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