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从县长到海岛最大的书商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7/3 作者:欧宏

当过县委副书记、当过县长,再当省新华书店总经理,万晓耕笑言自己搞图书发行是“老年出家”。这位“老年出家”的经理却因为让书香飘满了海岛,而在今年“五一”被海南省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那是在海南刚建省的1990年,新华书店是一个烂摊子,不能提供给人们丰富的图书,致使海南人无书买也不读书。书店3个副经理3套马车往不同方向使劲,内部斗得天翻地覆,每天都有人去文体厅告状。万晓耕不听劝阻,是自己要求去这个“刺儿头”地方的。省领导同意了他的要求,说只要能镇住别让人再来告状就行,没指望他在图书发行上有多大作为,万晓耕却拿出当年管几十万人的魄力来管书店几百人,用抓一个县国计民生的精力来抓一个省的图书发行。
多年来,书店党的建设不健全,活动少,不向年轻人尤其是业务骨干敞开大门,偶尔发展一个党员也是快离休退休的。万晓耕一上任就严肃党风党纪,把年轻人作为主要工作对象。他说:“党员是要为党作贡献的,不是捞了党票回家抱孙子的。”5年内,他发展了7个党员,都是书店的业务骨干。对那些只精于唱歌跳舞,却连订数也填错的无能之辈,即使省文化厅有关人士反复提说,万晓耕也坚决将其拦在党的门外。书店一职工仗着自己是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的亲戚,不守纪律为所欲为,影响极其恶劣。万晓耕视而不见他的后台,毫不犹豫的炒掉了他。敲山震虎,职工队伍的管理从此走上了正轨。书店销售,业务员能否进回市场欢迎的好书,十分重要。因此,他将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作为自己的重点工作来抓,着力培养年轻的业务骨干,不但新老搭配,以老带新参加全国各类订货会,还陆续送人到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进修。海南省店与别的省店不同的是,它既是发货店,又是销货店。万晓耕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零售狠抓直销、抓团体销售、抓送货上门,发货狠抓优质服务、抓拳头产品、抓重点书目,使海南的图书销售网点迅速增多,数量直线上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1994年销售码洋达9200万。广东茂名的单位和学校,也专程跨过海峡来海岛买书。
音像制品历来是新华书店的副业。1992年中宣部明确规定音像制品的发行仍以新华书店为主渠道后,万晓耕便抓住时机调整人员结构调整经营方针,采取“收缩低档,竞争中档,垄断高档”的战略,在海口各大商场开音像专柜,帮商场办理执照、协助策划、培训人员、提供货源,使书店很快成为海南音像市场的“大哥大”,93、94年销售均突破1000万元。
海南省是中国的一个小省,海南省店更是省级店中的小兄弟。因为店小覆盖面小,出版社都不给书发,担心他们发不出去。同时,海南正是公司热经济热的时候,经理们需要书作为社交和公关的工具。万晓耕一拍胸口决定自己投资买台湾版权和出版社联合,出版《中国历代经典宝库》,一套集中阐释中国历史经典著作、赋予古代文化现代意识的大型丛书。出这样的图书需要巨大投资,饶是万晓耕有魄力下定了决心,千方百计筹齐了资金,但心里还是直打小鼓。站在14层楼高的办公室里,他对身旁文体厅的领导说,这书要是亏了,我就从这儿跳下去,你也别拦我。书出来之后,万晓耕从自己做起,给每个人规定了推销任务,完不成的扣奖金。就这样,这一套60本售价1300元的大型丛书,在海口就销了1400套,当年发出5000套。万晓耕一举成功。
一辈子喜欢读书的万晓耕,读书从早到晚都越读越享受。因此,他对自己的最后一次职业定位非常满意。作为书商万晓耕说他能把这种享受送到更多的人手中,此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