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从200万到超亿元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9/18 作者:滕朝阳

人们对王秀清这个名字或许还比较陌生,但对他领导的大庆市新华书店却是耳熟能详。几年来,大庆市店在王秀清的苦心经营下,走过了一条艰难创业的道路。至去年底,该店主副业总产值已超亿元,其中主业销售额为3100万元,而在12年前,该店销售额仅徘徊在200万元左右。如果说大庆市店所走过的路是一部丰富生动的创业史,那么王秀清就是书写这部创业史大手笔的人。十几年来,王秀清坚持以大庆精神办店,并赋予大庆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大庆市店不仅以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赢得同行的瞩目,更以其对大庆精神的继承和发扬获得了社会的尊重。
没有敢干、敢拼的精神是不会到当时的大庆市店去的。1983年底,王秀清调入大庆市店时工作人员107人,年销售额只有200多万元,王秀清信奉“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的格言,使出了拼劲。他首先抓思想工作:第一个党小组会开到午夜2点多;全店107人,他找了106人谈话。可是8000多包几年来积压的图书要拆包上架并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有人说至少要3年时间,有人说起码得8个月。王秀清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干部开夜班大会战,每次都干到深夜11点多。结果,只花11天时间就完成了拆包上架任务。这件事在当时被视为奇迹,王秀清的威信由此开始树立。
如果说敢干靠一种拼劲,那么敢闯则还需要一股魄力,正是敢闯的精神造就了王秀清作为企业家的素质。1984年底,他就开始考虑发展第三产业,办了旅店、洗衣店、商店。由于经验不足,商店亏本了,于是有人给他归纳了21条罪状上告检察院。经过广泛调查,检查院为他平了反。王秀清并没有因此事束缚搞多种经营的手脚,迈开的步子反而越来越大。但王秀清搞副业并没有顾此失彼,荒废主业。早在1990年他就提出了“瞄准最先进目标,创全国一流书店”,他的心仍然在书店。而且他认为,没有副业的支持,大庆市店就没有今天。仅在去年,副业就上交利润200万元投入主业,而就收入方面来看,主业人员也比副业人员高得多。王秀清的战略思路是:以副养主,以主促副,实现主副业的良性循环,齐头并进。
大庆市店的服务质量、店堂卫生、图书品种不仅在当地的服务行业中首屈一指,也是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事实上,一个习惯了书店服务员冷言冷语冷面孔的读者,刚一走进大庆市店,还真有些对他们的礼貌、热情不太适应。他们有非常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要求工作人员“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发现一次即下浮工资一级;门市部人员必须熟悉规范化服务100例等等。有了好的制度和机制,关键在于落实。王秀清突出一个“严”字。严到什么程度?用他自己的话说,要“六亲不认”。有一件小事很能说明问题。今年2月底,王秀清收到一封读者来信,批评文教组某服务员慢待顾客。王秀清对此高度重视,一方面派人寻找读者凯志平(真名为于晓光),并登门道歉,另一方面勒令主管经理、门市部主任、柜台组长自我检查。于晓光同志接受了担任书店监督员的聘请,但听到王秀清对此事处罚太重,又专门写信替有关人员说情。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主管副经理、门市部主任、柜台组长扣当月奖金,当事人下浮工资一级,扣除当年奖金。
当记者把听到的关于大庆市店拒付书款的反映告诉王秀清时,王秀清说,大庆市店没有无故拒付的情况。有人把区店、县店的拒付也算到市店的头上,这是一种误会,因为区、县店在收归市店管理之前之后都是单独进货、独立核算。至于一些因发货差错等原因造成的拒付,王秀清表示,通过协商是能够得到圆满解决的。
王秀清的目标是把目前的集团办成跨国集团,因为他们有基础,有实力,更有大庆精神作后盾,相信他们的事业会越来越红火,道路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