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寻找撬动企业的支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10/23
作者:方竞雄
摘要:
许瑞贞1966年进书店,1991年任江苏太仓市新华书店经理。近30年来,无论多脏、多累的活她都和男职工一样干。她说,女人只有比男人付出更多,才能得到真正的平等。当初,老经理推荐她当经理,看准的就是她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和她对书店的那份感情。
上任不久的许瑞贞认真总结了历届书店领导经营的成功之道、失误之鉴,经过周密思考,一个个改革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大胆设想在她脑海中逐步形成。
首先是改革分配制度,尝试“联销计酬到人”的分配方式。凭着她当过20多年营业员和会计的经历,一个易于操作的分配方案使销售与个人经济效益紧密地挂上了钩,图书销售明显提高。接下来是向单一的行政业务部门进货模式开刀,实行三级进货制,使图书进货形成了竞争态势,既调动了销售部门的积极性,又促进了行政部门的积极性,而且丰富了图书品种,扩大了销售,压缩了库存。太仓市南接上海,西临苏州,北通常熟,方便的交通也带走了部分读者,加上当时出现的行业卖书、权力卖书等等,给这个小城书店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许瑞贞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她放开促销手段,发掘销售潜力。于是,节日展销活动搞起来了,流动设摊、送书下乡、上门征订、送书上门开展起来了,营业额直线上升。去年书店组织的“首届港台及外文版图书展销会”仅三天时间,科技书柜就售出1000多册,2.3万多元。今年上半年的送书下乡活动,销售额达43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
许瑞贞干起活来不要命,一心扑在书店上。在她就任经理的第一年,太仓遭受大水灾。那时正值秋季课本发货,一星期内要完成100万册的送书任务。许瑞贞哪里艰苦哪里去,一包包重达20公斤的书,上装下卸,来来回回,劳动强度可想而知。连日的奔波,使她浑身像散了架一样,书到达最后一站,一卸完货,她就倒在书库里睡着了。今年上半年,为送书下乡抢时间备足货源,她带人上南京,联系好工作已过了晚十点。可第二天一早,她就投入了工作,整整一天选择各类图书14万元,连夜赶回太仓,已是次日凌晨二时,可当天她又照常上班。别人问她为什么不休息,她说不行啊,店里就那么几个人,休息不过来。问她是什么动力支持着她这么干,她平静地回答:“组织将我安排在这个位置,我不好好干,对得起谁呢?
常言道“强将手下无弱兵”,如今她手下的34名职工,个个不怕苦啥活都肯干,养成了快节奏高效率的办事作风。
人们开始注目这个本不起眼的书店,更注目这个文静寡语的女经理。
4年前,这个县级新华书店的固定资产为94.56万元,图书年销售额264.64万元。如今,固定资产500万元,1994年图书销售为636.18万元,今年销售目标900万元。1992年以来,新华书店一直是太仓市文明单位。1993年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图书发行门市部。1994年夺得江苏省“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最佳门市部称号。
在一个仅有40万人口的小城市,一个仅有34名职工、3名行政人员的小书店,图书销售增长率如此之高确实非同一般。
面对生机勃勃的企业、生龙活虎的职工,许瑞贞感到无比欣慰。她胸有成竹地说:“我思谋好了,再奋斗三年,企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许瑞贞已经找到撬动企业的支点,她正在把企业撬上更高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