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温和朴实 执着坚韧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12/4
作者:莱茵
摘要:
初见张德林,是10月初在南京的华东片订货会上。当时忙于采访别人别事,不及细谈,只感觉他是一个朴实温和的基层店经理,只知道他搞了一次书市,13天销售50多万元图书。
再见张德林,是11月中在姜堰。他谈自己不多,况且那一口地道的扬州话我听着总有儿分吃力。参观了他领导下的姜堰新华书店,采访了书店众多精兵强将,才发现他的温和朴实下面,是对图书发行事业的执着和献身,是身先士卒的勇敢和永不言退的坚韧。
这或许和他早年当过地质勘探队员有关。他曾背着地质包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和高山反应搏斗,同时还要敲打石头。70年代初转业走进新华书店,张德林将吃苦耐劳勤于跑路惯于跑路的地质作风一块儿带进了姜堰新华书店。他整天蹬着辆三轮车,摁着铃儿到处送书、销书,不到一年他跑遍了大大小小15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售书量占当时全店一般图书发行总量的40%以上。他还发动亲朋好友和各单位的读书者、爱书者,建立了一支以图书管理员、技术人员、教师为主体的遍及城乡的义务发行员队伍,极大地拓宽了图书发行渠道,提高了图书发行量。10年来,这些义务发行员每年发行各类图书100多万册。
姜堰是一个只有7万城市人口,却有106万总人口的县级市。担任了书店经理的张德林,始终把目标瞄准农村图书市场。他狠抓农村网点建设,及时掌握农村图书需求信息,全力以赴搞好“送书下乡”。现在,全市农村建起了9个基层门市部,每个门市品种都在2000种以上,多的达3000种。全市有350多个图书室,37个乡镇供销社,个个设立了图书专柜,每个专柜都有100多种科技图书。1984年,全市图书销售额为170多万元,1994年为1426万元,到今年10月,已达1930万元。谈到销售直线上升的经验,张德林说要有品种丰富适销对路的图书,要有热情周到的服务。
姜堰是全国闻名的“银杏之乡”,银杏树是该地区20多个乡镇的“摇钱树”。长期以来,农民采用的是人工授粉的老方法,费工费时且产量不高。张德林领人及时组织了新出版的《银杏栽培技术》,并帮助农民使用书中介绍的“喷雾器受粉”新技术,结果银杏产量提高两倍。张德林又与有关单位大力推广宣传这一成功的经验,结果不仅2000多册《银杏栽培技术》一抢而空,要求邮购送书的函件还络绎不绝。姜堰市有建筑工人6万多,这些人全年有80%的时间流动在外,如何给他们送书,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张德林又亲自带着实用建筑装饰设计类图书的样书和征订单到市建工局征求意见。书店经理上门服务令建工局上下大为感动,当场填写了订单。党委书记握着张德林的手说:“你们是我们的好后勤,我们全年三十几亿的产值有你们的一份功劳”!
一个小小的县级市新华书店,却有一座在当地堪称一景的3800平方米的图书营业大楼,有1000平方米的图书仓库,常年图书品种已达13000多个,令人不得不惊叹不已。为了做到品种丰富,勤进勤销,张德林常领着书店进货人员去上海到北京,密切掌握出版信息,以保证把最新最好的图书送到读者手中。这是很重要的,张德林强调。
朴实的张德林以他朴实的思维和朴实的方法经营着姜堰市新华书店。今年9月,书店举办了姜堰历史上规模最大、成绩最优、最轰动的一次书市。开幕式上来了不少上级领导、江苏省大多数出版社的社长及上海等省市的一些出版专家。张德林让所有领导和专家站在第二排。站在第一排为书市剪彩的,是姜堰市的工人、农民、教师、技术人员和学生的代表。
回到北京提笔写这篇文章,脑海里浮现着两个张德林:一个是背着地质包在高原上敲打石头的张德林,另一个是脚蹬三轮车送书卖书的张德林。很快这两个张德林叠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温和地笑着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张德林。姜堰市店也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