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爱读书的卖书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8/9
作者:吴鹏飞
摘要:
黄成勇,为人诚忱,处事温稳,初识似无异乎寻常处。然而正是这位刚过而立之年、名不见经传的基层新华书店经理,忽地牵动了书界的“神经”,引发了一阵小小的兴奋。他的书话新著《沐浴书香》,首版3千册一销而空。
可读者并不罢休,天南海北的购书函仍不断飞向他的湖北十堰市(五堰)新华书店(原湖北郧阳地区新华书店)。求书者工农商学兵俱全,有白头翁,有弱冠儿。内蒙古包头市一读者甚至冒着5.3级大地震的余震,于晃动的书桌上发来了购书函,叫这位年轻的经理心潮滚滚,许久难平。
应该说,黄成勇是以他爱书的精诚、读书的执著,深深打动了读者和书界。这个年轻的卖书人幼即嗜书,长亦不改,家藏万卷,诵读不止。27岁任竹山县文化局长。然而他不恋仕途,矢志读书,数年间读书省己、访书问贤渐有心得。《沐浴书香》恰是他读书体悟的结晶和售书生涯的写照。
读书人莫不盼卖书人又是读书人,与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惜乎“商”海横流的今天,这近于奢求。所以黄成勇的出现,格外使人兴奋。黄成勇以其出色的经营表现证明:读书人兼做卖书人,与一般卖书人是大异其趣的。
他1990年出任书店经理,其时书店困顿清贫,住房拥挤,办公条件简陋,分配制度改革的动员大会都是在阴暗和无凳可坐的仓库里开的。百事待举,黄成勇却毅然投入几十万元装修图书门市部,意在为读者营造名副其实的知识殿堂,由此一端即可知书在读书人心中位置的不同。
富丽堂皇的门市,1万多品种的图书,其豪华与繁荣与许多书店的寒酸与冷清形成比照。连京城的学者,路过十堰也成摞购书,“负笈”而返。新华书店总店邓耘总经理参观之下,有一句言简意赅的评语文化气氛很浓厚。
这家地处鄂西北深山腹地,一无教材、二无发货,承担十堰全市基层书店和神农架林区书店管理及中转、储运任务的新华书店,单靠经营一般图书发展壮大自己,殊为不易。1995年,它实现销售达550万元,比“七五”期末增长114%;实现利润17.9万元。被同行称之为“奇迹”。
不免有人打探经营诀窍,黄成勇往往笑而不答。其实没有奥秘,“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而已。他知书懂书,坚持亲自审定图书订单,把好质量关,所购图书大多受人欢迎;他爱书读书,所以深知读者需求,于是农科图书送到了田边地头;社科图书送到了“党代会”;常年不断的专题书市组织得有声有色,“农民书市”、“科普书市”、“二战书市”、“共青团书市”、“小宝贝有奖书市”等等,将本该平淡低迷的山中小城书店,搅得波澜起伏,不由得销售不上升。
建图书批销中心,邀作家签名售书,请名家与读者座谈,建读书俱乐部,黄成勇一直在刻意培养新华书店自己的读者群和巩固发行主渠道。以书交友,“以友辅仁”,他读书爱书的卖书人情操,深为读书人敬重。他身边由此凝聚了当地文学、艺术、文化和新闻界的一大批友人。得益于这些朋友,使他的图书发行宣传工作又为旁人所不及。在十堰,打开广播电视,翻开报章杂志,新华书店的新书评介、图书信息、工作动态几乎随时可见。
如果仅以“儒雅”称这位书商,也并不全面,他的书店职工是工资奖金与经济指标挂钩,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多劳多得,按劳取酬,所有管理人员均从每月工资中提取近20%作为风险抵押,在管理上,黄成勇也有心硬手狠的一面。
一个真爱读书的卖书人,对一方图书发行事业的推动力是惊人的。1995年,十堰市(五堰)新华书店及所辖、代管的七个县级店,共实现销售3375.8万元,比“七五”末期增长133.2%。这相当于300多万人口人均购书11元多。考虑到这是在一个有五个国家级贫困县、有近百万贫困人口的地域取得的成绩,我们不能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数字和值得深思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