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强化专业 营造壁垒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4/16 作者:王霄翎

华夏出版社凝聚了一批高学历、有思想的人才,作为常务副社长的张伟对出版业更是有着自己的看法。
张伟认为,出版社要通过市场竞争建立自己的优势,必须有独特的增长点。他说,出版社要形成壁垒很难,一般取决于法律政策,资本和产品规模,销售网络,或者人才。目前图书市场很有潜力,但并非潜力无限。他通过对多家出版社去年出书情况的分析,认为目前支撑图书业的70%左右是教材教辅,而华夏社是没有这一块的,因此,如何在这余下的30%的份额中求发展是他们一直在思考的。
作为中国残联的下属单位,华夏出版社的产品一直是分成两大块的。一块是成龙配套的残疾人读物,一块是面对市场的图书。在残疾人读物中,有直接为残疾人事业服务的康复、保健、医疗等类图书,有满足残疾人需求的以文艺作品为主的“自强文库”,还有残疾人的著述和译作。关于面对市场的图书,张伟说,自己的图书要形成人家打不进来的壁垒需要走专业化道路,通过培育品牌书获取市场份额。他强调,不能为市场而市场,而是首先要保证图书的内在价值,尽可能出一些有文化积累价值的书、有个性的书。他们采取“三高一品”的策略,即高投入,指资金、智力、劳动的投入;高含量,指文化、科技含量;高质量,指内容、编校、印装及服务质量;一品就是塑造品牌。这两年,他们正组织一些高投入、高产出的产品,如《中华道藏》、《房山石经》、“华夏新纪元”系列、“历代中医名著文库”、“MBA经典教材”、“哈佛商学经典”、“现代西方思想文库”等。
他们面对市场上低水平重复、结构性过剩的现象,寻求市场的空白点,力求在内容、形式上突出个性。在营销操作上,张伟把图书分为四类,用行业增长和市场份额两个目标来衡量,即瘦狗类、野猫类、金牛类、明星类(瘦狗类指行业增长慢,市场份额小的图书;野猫类指行业增长较快,但市场份额不大的图书;金牛类指市场份额虽大,但行业增长慢的图书;明星类则是两者都好的图书)。他们的选题调控原则是“挤奶养猫,杀狗奔星”,着眼市场增长潜力,争取市场份额。张伟说,在图书的资料储存功能逐渐被电子出版物所取代,其娱乐功能逐渐被多种媒体所分化之后,图书的教育、学习、实用以及启迪智慧的功能相对凸显出来。因此,走专业化道路是长久之计。
据张伟介绍,华夏出版社从1993年进行两制改革(全员聘任制、目标管理制)以来,规模增长很快,近3年销售额一直保持在亿元上下,他们在进一步整合力量,优化结构。去年华夏社年销售达九千多万,今年他们确定的目标是增长40%,争取两年后年销售达到两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