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鞠躬尽瘁40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10/22 作者:王致修

1996年从四川眉山县新华书店退休的余德槐现任眉山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他50年代与图书发行结缘,近40年来获得了全国新华书店系统先进工作者、第三届韬奋奖获得者、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他曾经推着那辆搭着书箱的老“洋马”走四方:推上田坎,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民手上;推进学校,把现代化知识送进课堂;推入会场,把中央的政令和指示送到公务员心上;推进高墙,给身陷囹圄的人送去悔罪自新的力量……严冬酷暑,风霜雨雪,年复一年,驮着书箱的老“凤凰”一直在行进着,传递致富信息,播撒知识种子,引导迷途羔羊,献上扶贫爱心。
70年代中后期,眉山县委决定用杂交水稻种取代低产、易倒伏的高杆传统稻种,派人千里迢迢到海南制种,万事俱备,只欠使农民懂得生产技术的东风。县委要时任县新华书店副经理的余德槐迅速把《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书组织回来。余德槐三上成都,向科技出版社求援,最终以订购1万册签约,数日便发行告罄。各生产队凭着这本书,在县驻公社农技干部指点下,是年推广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70%多,每亩平均多收100多公斤,当年全县粮食获得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县委书记徐尚宇拍着余德槐的肩膀说:“多亏你请来了1万个老师,有功!”这件事对余德槐启发很大,他重新掂量了图书发行工作的份量,重新评估了农业科技图书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深切感受到,农村青年有文化,思想少保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是农业科技图书的主要发行对象。于是余德槐根据县委的综合农业区划,对各公社自然条件进行了实地考察,有目的地发行农业科技图书。几十年来,经余德槐之手卖出的科普读物共近20万册。
余德愧卖书到哪里,便把自编的顺口溜宣传到哪里:“要想快致富,书上找门路。鸡鸭鱼鹅兔,都是摇钱树”,“要想富得快,稻田养鱼卖。粮鱼双丰收,有吃又有赚。你若不相信,我有书为证。”顺口溜通俗易懂,吸引了农民,促进了图书发行。
余德愧不光卖书,还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他与县里的“农”字头单位极熟,与农业高级技术人员是挚友,农民农业上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帮助推荐图书,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996年余德槐退休,尽管公益活动很多,但始终没有放弃农村的科普工作。眉山老年人体育协会发挥离退休人员优势,以“夕阳红艺术团”为主体,坚持送文化、科技、医疗下乡,余德槐积极参与,分工发行图书,现已去过20多个乡镇和不少村组,卖书的热情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