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马克·吐温——悲剧性的笑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10/30
作者:余杰
摘要:
马克·吐温这位“美国的伏尔泰”既是一位语言大师,也是一位思想大师,《约纽时报》曾评论道:“人们引用马克·吐温的日常谈话,也许要比引用他的任何一位同胞——包括富兰克林和林肯的话还要多得多。”而德沃特则指出:“马克·吐温无限地引起人们的欢笑,在他的书中,笑声是一股永不停息的溪流。他常常在笑,美国文学第一次有了悲剧性的笑声。”
马克·吐温最杰出的作品是两部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是两部奇怪的书。尽管被贴上儿童惊险读物的标签,摆到儿童图书的架子上,它们却不仅仅是儿童读物。在一个孩子和一个黑奴坐着筏子沿密西西比河而下的漂流生涯中,遇到了许许多多惊险荒诞、妙趣横生的人与物。然而,在轻松诙谐的背后,正隐含着另一种耐人寻味的东西。马克·吐温认为:“幽默只是一股香气,一种装饰,是表达我的布道词的手段。”因此,马克·吐温以幽默为武器,向那些强制推行的旧思想猛烈开火;也以幽默为海风,吹开一颗颗处于闭塞状态的心灵。在这两部“有最深遂的洞察力和最广泛的感染力”的杰作中,马克·吐温通过孩子的眼睛,嘲弄了形形色色的美国佬:北方资本家,南方奴隶主,没落贵族,流氓无产者……与《汤姆叔叔的小木屋》的作者斯陀夫人一样,马克·吐温把黑奴汤姆塑造成一个纯朴善良、追求自由的真正高尚的人。而哈克则是一个没有受过教育的孩子,在这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的故事里,在美国人痛切地体会到的一个时代的故事里,有一个名叫哈克的叛逆者给一个人争取了自由。任何一个读者在一长串畅快的笑声之后,都将发现自己泪光盈盈。
真正的幽默必须在揭示生存的荒谬性之后直抵真理所在的地方。在讽刺贵族的制度时,马克·吐温写道:“皇帝、匠人、农民、大人物、小人物:我们这些人在心底都是类似的,大伙儿的骨子里都是一个模样。只要剥去我们的衣服,谁也没法再分辨出我们究竟是哪一个。”在讽刺碌碌无为的政府工作人员时,他写道:“他们虽然不会写出很好的文章,但是都很高贵地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献给国家,为了每年领取二千五百元薪俸而继续辛劳受苦。他们写出的东西都得由其他职员重新改写。但是,如果个人已经为祖国尽了最大的努力,难道祖国还能对他表示不满吗?”在讽刺人们对旧制度的愚忠时,他写道:“制度是外表的东西,只不过是像衣着一般。衣服是可能穿破的,会成为一些破布片,穿在身上就不舒服,也不能给身体保暖。忠于和崇拜破烂衣服是荒唐的,这种忠诚纯粹与禽兽无异。”马克·吐温的幽默是纯粹的美国式的幽默,它蕴含了对自由热情而坦率的信念、对等级制度极端的蔑视,以及对真实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位“具有少年的心肠和先贤的头脑”的作家,在最后一部作品《斯托姆斐尔德船长漫游天国记》中为自己营造了天堂的生活图景:“悠闲地躺在一座大岩石的阴影里,常常在那里天南海北地闲谈,还抽抽烟。”然而,在欢乐与闲适的氛围底下,却隐藏着一种悲怆的情调。“当然没有哪个同我走一条路,因为他们是按一个椭圆形的路线转,像个套马索的圆圈似的,而我却直朝着来世飞奔而去。”
这是一个内心孤独的先行者对堕落的同代人的感伤——尽管朗朗的笑声伴他一生,生命深处的悲剧却不能不令他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