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市场趋淡 原因何在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7/24 作者:欧宏

■农民加入了盗版队伍,一些机关团体加入了盗版队伍;不法书商与出版社内部人员勾结,盗印尚在印制的图书;有规模,有团伙,有网络,已形成了盗版链;盗版者的目光不再只盯着畅销书和常用工具书,只要有点印数的,哪怕论文集,都是被盗的目标
盗版猖獗国有资产大流失
湖南中部有个邵东县,是该省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这个试验区有中南地区最大的工业品市场,还有药材市场、纺织品市场、眼镜市场、化妆品市场、皮件市场等。近两年,这里更异军突起了一个图书市场。邵东图书市场现有170家书店,据说场外还有200多家想做书生意的。尽管每家都在经营着批发业务,却没一家是省新闻出版局核准有批发权的。这里所有的书一律十分便宜,仅为书价的20%—30%。为什么这么便宜?盗版是也。但邵东的书老板们不叫“盗版”,而叫“翻版”。这些被“翻版”的图书,有的和正版书一模一样,有的只是比正版书照片模糊些,有的则“翻”得莫名其妙。如一本言情小说,封面印的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内页却是漓江出版社。邵东盗版书市场业主的组成,一是武汉武胜路长沙黄泥街图书市场被关停并转后,一些书商向山区的“战略大转移”;二是当地被征地的农民。这里的盗版书主要来自武汉、长沙、保定、山东、北京等地。邵东的盗版书市场每年流转额有多少?赚的利润又有多少?不知道。只听说那里做百万元千万元生意的书老板们占了市场业主的一多半。
邵东盗版书市场形成后,该县新华书店的批发业务从1995年的20多万元逐年递减,到1997年只有7万元多一点点。一个100万人口的大县,去年全年的零售额仅为120多万元。湖南龙山县店以前《新华字典》的销量逾2000册,今年上半年则一册未动。原因何在?全部被盗版《新华字典》以极低的市场价格抢了去。全国有多少个这样的盗版书市场?又有多少市场份额和利润被盗版书抢走?同样地不知道。且不说出版社名声上受的损失,且不说对知识产权的极大损害,盗版书对正版书市场的巨大冲击和由此导致的国家税收和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就是显而易见的。
商务印书馆是盗版的重灾户之一,他们的工具书全方位被盗,每年损失近2个亿。据有关管理部门介绍,《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全国都在盗,都盗滥了。上海译文出版社估计每年因盗版损失近3000万码洋,占全年销售码洋的六分之一左右。三联书店单是《金庸全集》这一种书,每年因盗版就损失1000万码洋左右。北大出版社的畅销书、教材、学术书全部被盗,连学术性很强的陈章良的论文集都被盗。这些盗版书少则5000册,多则六七万册,致使出版社每年损失2000多万码洋。人大社投入巨资开发的考研书已成为全社会公认的名牌,曾给出版社带来了良好的效益,自打盗版盯上后,今年5—6月走势缓慢,销量锐减。《告诉你一个真美国》(华夏版,陈燕妮著),出版社花大力气作宣传、打市场,书逐步走红,盗版也逐渐增多,原估计起码能发20万册以上,结果只发了13万册就再也发不动了。广州出版社的《人生小语》和《情感小语》,正版才发1.5万套,盗版就发了2万多套。据该社副总编辑周彦文讲,他们社有50—70%的品种被盗版。他说,市场情况本就比较严峻,盗版更是雪上加霜,简直没信心再做书了……。提起盗版,绝大多数出版社都有一本血泪账,绝大多数出版人都咬牙切齿。花城出版社社长肖建国在《文汇读书周报》上发表了《天杀的盗版书》一文,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一时引起业内外广泛同情。
相对于传统的新华书店主渠道和奉公守法的二渠道而言,现在发行界又多了这样一种说法:“三渠道盗版盗印,四渠道随便假借一家出版社的名义编个书号,要多少有多少,不尽钞票滚滚来。”西安一位个体书商公开宣称:“全国有500多家出版社,我每年盗5家,够我盗100年。”
盗版,并非始自今日,但却在眼下达到了巅峰。难怪又有一种说法:“要发财,去盗版。”不但城市的书商盗版,如邵东的情况,一些农民和社会闲散人员也加入了盗版队伍。山东阳信、临沂,河北三河、保定等,及北京周边的一些地区,已有盗版的专业村、专业镇。个别政府机关部门也成为盗版大军中的一员。湖北某市卫生防疫站和荆州某区勤工俭学办公室联合盗印北大社的《健康教育》6种,每种都在万册以上。华中某地隶属于教育部门的某书店,盗印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计算机及其使用基础自学指南》,本已没收4000多册,近来又发现了几千册。此类例子各地都有好多。这一类盗版因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某些人参与,所盗书籍能迅速有效地发到所属系统或部门的读者手中,形成盗版书的垄断市场。还有的则是不法书商和出版社内部的某些人勾结,盗印尚在印刷的图书,已形成盗版链。也有的印刷厂非法加印图书后,直接以极高的折扣批给书商,上市比出版社还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