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西南五省七方的大手笔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4/3 作者:杨基常

《中国大西南在崛起》从1993年底酝酿选题到1994年底拿出成品书,已是历时一年有余了。在国务院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西南各省、自治区、方的大力支持下,这本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中国大西南包括五省区七方:即广西、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成都,总面积264.0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的27.5%,人口2.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1.3%。近十多年来,特别是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发表以来,这个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五省区七方联合组建了西南经济区,联合发展的许多战略措施已经启动,有的已经收到了成效。为了展现大西南经济建设的成果和联合发展的战略构想,我们认为组织编写一本反映大西南协作发展、联合开放开发、反映中央关于发展大西南的重大战略方针的书,已势在必行。经与自治区人民政府秘书长刘咸岳商量,他非常赞成我们的想法。这样他与我共同组织编写这本书,并共同出任主编,和广西教育出版社的同志一道,很快开展了各项工作。
这本书的选题确定后,我们以广西区党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向西南五省区七方的党委宣传部、政府办公厅提出创编建议,立即得到各省、区的热烈响应。紧接着,成立了由五省区七方代表组成的编写小组,1994年4月在南宁召开了组稿会。1994年7月,我们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定稿会。各省、区、方编写小组以最快的速度轮换审阅其他各省区方的稿件,包括观点、结构、内容、体例、署名等等都一一进行讨论、审定,尽量把问题集中解决,各省方综合图、资源图、彩色图片、领导人题字照片及签名等材料也一一落实,保证了书稿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1992年4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在广西主持召开了“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区域规划会议”,提出要根据各个地区的资源条件、经济技术基础和相互间的经济联系,按照不同的区域特点,以较大范围来考虑地区经济布局及以省、区、市之间的联合发展,形成全国、区域、省区三个层次有机联系的规划体系。中国大西南作为区域规划经济区的设想已经成熟。加强西南区域合作,着眼跨世纪经济发展,走向国际大市场是摆在国家领导以及西南五省区七方决策阶层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联合发展,共同建设大西南出海通道、走向东西亚乃至世界大市场,已是上至中央下至地区的共识。这是中央继作出东南沿海地区率先开放和加快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后,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大四南在崛起》,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规划体系变革的客观反映。
五省区七方的党政一把手以联合署名文章的形式分别在七篇(五省区七方各为一篇)的首章从战略的角度阐述各方在共建大通道,发展大西南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实施中央发展大西南战略的各项地方指导性措施,理论性、战略性相结合,是各方开放开发的战略导向。各方在书中结合本方的区位优势、资源投资环境详细地论述联合开放开发、发展大西南的新举措,以及利用本方优势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具体方案。因此,可以说《中国大西南在崛起》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地概括了大西南发展战略以及实施这一战略的措施,也是西南经济发展成果之集成。谢世杰、肖秧、普朝柱、和志强、刘方仁、陈士能、赵富林、成克杰、江村罗布等省区市领导在书中撰文。
《中国大四南在崛起》也凝聚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学者们的心血,还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与指导,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曾阅读书稿大样,询问有关情况,对本书寄予很高的希望,并撰写了序言和题词致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和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都分别为本书题了词。
《中国大西南在崛起》初版7000册已售罄,再版重印在即。
(本文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