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专家指点读好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8/7 作者:伏琥

对文学作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曾作过精采的论述。他认为,对好的文艺作品没有兴趣是一种“精神上的残废”,“会失去大部分生命的意味”;而为了寻求刺激或麻醉,“取恶劣作品疗饥过瘾”,则是“精神上的中毒”。宋庆龄基金会所属的中国和平出版社为了帮助读者读好中外文学名著,策划、编辑、组织出版了《名家析名著丛书》。出版这套丛书的设想始于九十年代初期。1991年是鲁迅诞辰110周年,1992年是郭沫若诞辰100周年。这两位文化伟人生前都同宋庆龄并肩战斗过,他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和平出版社分别编辑出版了由王景山主编的《鲁迅名作赏辞典》和由臧克家、钱光培主编的《郭沫若名诗鉴赏辞典》,以表示对他们的永久的纪念。两书出版以后深受读者欢迎。我们便产生了一个想法:编辑出版名著鉴赏辞典,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但在拟订选题时,我们觉得许多名著都是长篇小说,还有大型剧作,不适宜都采用“辞典”形式,于是改为《名家析名著丛书》。
该从书所赏析的作品,包括国内、国外的名著。国内部分不含古代作品,古代作品包括在该社编辑出版的《文学名著暨导读丛书》中。国内部分的先期选题有18种;国外部分的选题两批共50种。“丛书”以作家为单位,一人一种,选他们的名作、代表作,由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编,组织有关研究工作者对入选的每篇作品撰写赏析文章。每种书由序言、作品、赏析文章、作家小传、作家著作年表或作品要目等部分构成,总字数30万到35万字。主编执笔的《序言》,全面评介作家的生活和创作,论述作家的艺术成就,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等等,是他们长期研究成果的展示。赏析文章深入浅出地讲述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写作技巧,具有辅导阅读和引导鉴赏的作用。为了使该丛书从内容到形式都配称精品,丛书在封面上也下了大功夫。设计者巧妙地处理画面的虚实关系和色调变化,利用一半多一点的版面容纳了作者头像、书名、出版社名等丰富内容,另一小半版面用色条托出主编者,其余则大部分空白,清新醒目,给人以高雅、空灵的美感。
从1993年开始,本丛书陆续出版发行。国内部分已出版了林非主编的《朱自清名作欣赏》、谢冕主编的《徐志摩名作欣赏》等10种。陈丹晨主编的《巴金名作欣赏》》、吴泰昌主编的《郁达夫名作欣赏》等8种即将出版。国外部分己出版柳鸣九主编的《莫泊桑名作欣赏》、郑克鲁主编的《巴尔扎克名作欣赏》等5种;季羡林、周志宽主编的《泰戈尔名作欣赏》、戈宝权、刘文飞主编的《普希金名作欣赏》等15种将接着出来。丛书适应了市场的需要,广大读者,尤其是文学研究工作者、文科院校师生反映,该丛书是很好的参阅用书。一些年高德劭、关心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专家学者看到该丛书多方面的价值和作用,都克服困难,承担丛书的主编工作。例如年事已高、身抱重病的叶君健先生亲自任《安徒生名作欣赏》的主编,并撰写赏析文章;八十岁高龄、一般不参与实际社会工作的杨宪益先生担任《荷马名作欣赏》的主编。他们对祖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这种奉献精神,令人深深感动。丛书第一次印刷1万套后供不应求,马上将再次印刷。总印数达4万套几十万册。
好书不厌百回读。在专家们指导下读好书,读者就如同在内行导游和带领下游览展现过去时代人生世相的艺术画廊和群芳吐艳的百花园,收获得会更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