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问世记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2/2 作者:罗韵希,帅初阳

1987年底,根据对图书市场的调查我们四川辞书出版社了解到,由于诸种原因,我国宗教类的书出得少,特别是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书更少,工具书几乎等于零。而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人口逾4万。对初中以上文化的广大读者。伊斯兰是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两个读者群的数量都是巨大的、此外,世界上有众多的伊斯兰国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越来越频繁,他们也渴求了解中国的伊斯兰。由此,我们萌生了组织出版一部中国伊斯兰辞书的念头。
这时,全国有两拨作者有编撰这样一部书的意向。一是北京中国社科院的世界宗教研究所,这是国内研究伊斯兰学者最集中的机构;二是由兰州西北民研所牵头,联合了全国各地伊协和有关研究伊斯兰的学者。前者大都熟悉中阿文,国外资料来源丰富,编撰力量强;后者大多是木斯林学者,占西北回族集中之地利,搜集、研究中国伊斯兰资料方便。我们想,我国出版的伊斯兰辞书,贵在中国特色,另外,此书的市场也应主要在西北。于是我们决定选择兰州的一拨作者。
选题定了,作者有了,我们不是坐等书稿,而是和作者一起策划,并介入了整个编稿过程。为此,我们5年间四下西北,跑遍了穆斯林聚居区和大大小小的清真寺。
我们将原书名《伊斯兰教辞典》改为《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加上“中国”二字是为了强调书的中国特色;改“伊斯兰教”为“伊斯兰”,扩大了此书的知识内涵,即从伊斯兰宗教扩大到伊斯兰文化;辞典仅仅是汇集伊斯兰学科的名词加以解释,而百科全书则是伊斯兰知识的总汇。这样,不仅扩大了此书的知识覆盖面,还增加了它的权威性。
为了避免当前市场上大辞典并不大,大全并不全,百科全书“四不像”的欺弄读者的现象,我们决定组织作者踏踏实实地做好此书的编撰工作,使之名实相符。我们建议作者从分类、立目、解释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整。既然叫《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即将原中外条目比例3∶7调整为5:5,新立条目近500条。作为百科全书,立目、解释都应有所择重,以体现知识的完备性,系统性,因此,按学科分类设立大、中、小、参见条,突出大条(综合条)的概况叙述。
这样一本涉及宗教、全面介绍伊斯兰文化的书籍,我们对一个字、一个词都不敢马虎,否则,不但可能毁掉一本书,甚至可能危及整个出版社。在整个编辑定稿过程中,我们与作者反复磋商,确定了在政策观念上的四个注意:注意是否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一致;注意有没有在介绍伊斯兰时损害别的宗教;注意有没有影响伊斯兰各教派的团结;注意在介绍别的伊斯兰国家时有否与该国的政策、观念相违背等等。洋洋200多万字的书稿虽处理完毕,我们也已疲惫万分,但我们还不能撒手不管。我们认为,以这部书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档次和品位,其设计、樊帧、印制都应体现较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全社上下一心,四校一检查,封面几易其稿,仅为选伊斯兰崇尚的孔雀蓝色和绿色,色标就试过好多次。我们将封面给了优质优价的新都彩印中心,内文印刷另选出色的厂家,组装成书又在另一家。为一箱纸中有一叠颜色稍有不同,换了三次才免内文夹心。为寻绿丝带,找遍成都城才终于买到。
无论多么好的书,没有送到读者手中,责编的任务就不能算完成。我们和出版社发行部积极配合,带着样书从银川到新疆,特别到了号称小麦加的甘肃临夏和新疆昌吉两个回族自治州,书店、伊斯兰协会、清真寺足迹历历,一路宣传一路订书,一路征求意见。该书初版印数8000册,在短短的时间里已订出7000多册,覆盖了大半个中国,还远销马来西亚、伊朗、巴基斯坦……
(《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荣获第二届国家图书奖、全国首届辞书二等奖。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16开硬精装,全书收条目3300余,200多万字,定价89.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