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借力升腾上青云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3/8 作者:朱胜龙

如果用“生逢其时”来比喻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母亲》的成功秘诀,是颇为贴切的。这本书的策划者——江西省新闻出版局的领导由于抓住了世妇会这一特定的时机,乘势而上,不断扩大“战果”,对选题定位、编排体例、出版周期社会活动等环节进行全面策划,取得了可观的“双回报”,该书至今已发行120多万册,而且捧回了1994年度“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的“金杯”。
不让时机失之交臂
现代出版营销学认为,对出版家来说,缺少的不是时机,而是感觉时机捕捉时机转化时机的能力。也就是说,出版营销的时机可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如何以微知著,当时机悄然来临时,能以敏锐的感觉触角去捕捉,将时机转化成出版营销的契机。1994年8月,江西省省长吴官正谈到在北京召开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时,如能在庐山建一个“母亲馆”则颇有教育意义。省新闻出版局领导举一反三,决定乘世妇会召开的东风,出版一部向世妇会的献礼书《中国母亲》。他们将这一选题构想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层面上进行观照,从中演绎出完整的选题思路,即以古今5000年历史的中国母亲群像为主体,在总体把握的前提下,从历史发展的各阶段中,从社会生活结构的多重层面上。选择有代表性的100个母亲的事迹,展示中国妇女的光辉形象,独辟蹊径的选题,使这本书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新瓶装新酒
编排体例是选题的外在表现形态,是选题的“外壳”,编排体例有否特色,直接影响到选题价值。《中国母亲》的策划者大胆用“新瓶装新酒”,针对《中国母亲》的特定读者群——广大青少年和女性读者感性因素居多的心理接受机制,精心策划了富有节奏感的缩排体例,全书由100篇精彩的人物传记组成,每篇传记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方法不拘一格,或以几则兴味盎然的故事缀成一体,以小见大;或以一种思想提挈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母爱深情;或以人生道路作择要铺陈,粗线条勾勒母亲典范的心路历程。并分别标上形象,生动的篇题和节题,将可读耐读结合起来,以一个个情理并茂的标题,将读者引进书中展现的全新世界。针对读者群的不同购买能力,他们对读者进行分流,在出版长达43万字的《中国母亲》全本的同时,精选出版了19万字的选本,为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创造了条件。
在导读中延伸出版领域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出版领域不断向新的空间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的功能不仅是出书,还包括如何引导读者读书,在导读中提高出书的两个效益。《中国母亲》的策划者充分利用图书与当前形势紧密结合的优势,将这本书作为开展读书活动的王题书。在省委宣传部的牵头组织下、省军区省教委省广电厅江西日报社省妇联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了江西省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百万群众读书活动,参加者近300万人。在此期间,各种新闻媒介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报道,如《江西日报》辟专版刊登读书征文,收到来稿1000多篇,省电视台举办了《中国母亲》读书知识竞赛,拓宽了宣传涵盖面在去年的世妇会在北京召开前夕,省新闻出版局等单位还在北京举行了向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赠书仪式,使这次公关活动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