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禾林”为何没能刮起旋风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4/5 作者:欧宏

怀着占有世界最大的市场的必胜信心,去年1月,世界著名的言情小说出版商——禾林出版公司,挟风携电地登陆中国。一年过去了,“禾林”的遭遇怎么样呢?
出版“禾林”小说的现代、外文两家出版社,去年同时推出了20种言情小说,其中印数最高的3万,最低的8000,这样的数字不能说很低,但与当年的“琼瑶热”、“梁凤仪热”甚而去年的“席绢热”相比,“禾林”显然远远没能“热”得起来。不仅如此,书店里同时摆放着“席绢系列”、“琼瑶系列”、“禾林系列”,销得好的是“席绢系列”,读者对其余两者均反应平平。琼瑶小说早已是昨日黄花,受点冷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禾林小说”且新且洋,巨大的宣传攻势不输“梁凤仪”,直盖“琼瑶”和“席绢”,小32开的装帧小巧玲珑,便于携带,照例是该好好火一下子的。没能火得起来的原因,现代和外文两家出版社发行部负责人的说法是:中国读者的消费习惯、购买力及“禾林”书自身重休闲、无收藏价值及风格统一等特点,决定了禾林小说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前景不可能有多么乐观。读者口味常新,书的“口感”也要常新,禾林小说纯洁情爱、大团圆结局的惯用体例,恐得经受考验。“禾林”读者定位的是女中学生和大学低年级女生,这些处于花季的多愁善思的读者却认为,“禾林”浪漫曲折不及“琼瑶”,清纯现代不及“席绢”。这些少女读者的老师、家长和一些书店工作人员,也颇有或认真读过或浏览过“禾林”的,他们的看法是,“禾林小说”没能描绘出中国女孩的爱情梦。几位出版业的资深记者谈及禾林小说,则认为其读者定位其实是模糊的,因而小说的特色其实是不鲜明的。禾林小说中有以司法制度、社会政治为背景或舞台的,梦中的少女不喜欢,那浅尝辄止的描写概念化的故事又吸引不了成年读者。于是,“禾林”没能刮起“旋风”。
“禾林”登陆中国,策划了各种规模的宣传推广活动且花样翻新。这种种活动所费不菲,加上禾林公司工作人员往来的旅费,迄今为止,“禾林”的投入是大大高于产出。然总部设在加拿大的这家跨国公司,因其图书的年销量超过2亿册,所到国家和地区无不一路开花处处凯歌,因而对中国市场仍是信心百倍。禾林公司在大陆的代理人李栋说,禾林的着眼点在将来,在充分进占中国市场。据悉上海书市期间,禾林还将组织实施大的宣传公关活动。
因此,禾林小说在中国市场上的角逐,严格说来尚未分出胜负,需拭目以待。也许对禾林这样的大出版商而言,一个陌生地区一年的市场经验,仅仅是一个开端。禾林这种占领市场的决心和韧劲自然值得赞赏。问题的关键也许在于,禾林是否意识到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东西方读者在爱情追求与爱情欣赏方面的诸多不同呢(《廊桥遗梦》或者是一个例外)?这些不同在少女们的爱情趣味和爱情梦上自然不可能没有体现。无独有偶的另一个例子是,被誉为“多产母亲高产作家的美国爱情小说圣手”丹妮尔·斯蒂尔红透了西方,然其在中国的知名度不但及不上琼瑶,连玄小佛、姬小苔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