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找准科技与国情契合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6/7
作者:萧泰
摘要:
作为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我们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少年科普读物如何出新?它应不应、能不能在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同时,向少年读者进行适当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在新华书店的柜台上,我们看到了很多少年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少年科学瞭望台》、《少年高科技大观园》、《少年科学文库》……这些读物生动活泼,能使少年读者学到很多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高新科技知识。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不少青少年国情教育读物,它们多是从革命斗争史、近现代史的角度反映中国国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想:能不能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来反映中国国情,将科普教育与国情教育结合起来呢?思路渐渐明晰了,选题也就随之酝酿而成:搞一套《科技国情小丛书》。
我们将《科技国情小丛书》定位在科技与国情的交叉点上,将视野从过于具体的知识之林中拉出来,投向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并融入爱国主义的主题,使少年读者从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中,从我国科技史上一系列闪烁光辉的科学发现、科技成就中得到启悟,得到激励,更深刻、更立体地认识我们的祖国,从而更加热爱她,立志为她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契合点找准了,这套书的个性也就形成了。
我们的书是出给少年朋友看的,所以,内容既不能太深,也不能过浅,形式则一定要生动活泼。介绍我国的科技国情,须涵盖各主要科技领域的发展概貌,但又不宜分得太细,让读者有个大致的较全面的了解就可以了。循着这一思路,我们将小丛书切为五大块:高技术、工业科技、农业科技、国防科技和基础科学研究,分别从这五个方面介绍我国的科技国情,即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考虑到读者的阅读能力和购买能力,我们将这套书的规格定为简装本的“小丛书”,不追求大部头,豪华化,力求内容集中,形式简朴,使读者感到亲切和易于接受。
要使科普读物为少年朋友所欢迎,必须要有可读性。我们在注意丛书知识的深浅适度的同时,还特别注意了趣味性。注重挖掘知识本身的趣味及“史”的趣味性。小丛书在描述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的同时,还注意融入一种科学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表现的。该书已获湖南省首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