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6/21 作者:刘道清

《小品精华系列》是湖北辞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第一批重点项目之一,该系列共12个品种,包括《现代闲情小品》、《明清清言小品》、《明清性灵小品》、《历代妙语小品》、《历代山水小品》、《历代诗话小品》、《历代禅语小品》等。该系列在陆续问世的两年多时间里,总印次达30余次,总印数40余万册,总销售码洋500万元。
最初策划这套书时,出版界的散文热正在兴起,我们便选择人生与闲情的角度,编辑出版了《现代闲情小品》和《外国人生小品》,初版印刷各3万册,不到一年便销完,还连续7次登上全国畅销书排行榜。这套书的继续策划思路是什么,如何出新呢?有哲人说过,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善于发现新意的眼光。
所谓小品,过去似乎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但我想,总不外乎形式短小、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之类。中国古代的文人,最善于把一些有关生命的体验与人生的感悟形诸于短小的笔墨之中,而中国古代的各种文体,又大都同时具备了以上两种特点,这就为这套小品向古代方面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新的方向确定了,紧接着就要策划新的选题。有些选题如尺牍小品、寓言小品、山水小品、幽默小品等,比较常见,也容易入选,但真正有点新意的,则很要花费一番脑筋,这既须靠平时的积累,也要靠偶然的发现。比如清言小品,当时的图书市场上,《菜根谭》一类的书十分畅销,林语堂先生非常推崇的《幽梦影》也开始问世。老实说我对风行一时的《菜根谭》并不太感兴趣,认为封建的说教味较重,有陈腐气,但对《幽梦影》这样清雅的文字很喜欢,只是不太了解类似的文章有多少,也想不出一个合适的名目来包揽它们。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见文汇报上有篇文章,分析《幽梦影》等产生的历史背景,它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于现代读者的阅读意义,作者在文中还列举了与《幽梦影》相近的一些文章,并将它们概称为“清言”。这篇文章与我的看法很一致,也给了我若干启发,我当即决定就用“清言”为名编一本小品,并约请学术界的朋友操作实施。此书出版后大受欢迎,不到两年即发行了3万册。
再如诗话小品,过去在大学读书时,接触过诗话,觉得有些很有意思,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之类,但当时是把它作为诗歌理论来学的。在策划小品期间,一次闲读丰子恺先生三十年代出版的《随笔二十篇》,其中有一篇,写作者病中阅读《随园诗话》的感受,似乎是在一种很淡泊的意境中享受着某种人生的体验,这一下勾起了我过去对诗话的印象,马上找来袁枚等人的十多种诗话作品,一看,果然很符合这套小品的编辑要求,于是《小品精华系列》中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
还有《明清性灵小品》,其策划动因可以追溯到几年前阅读李渔《闲情偶记》时的感受;《历代禅语小品》则是翻看弘一法师书信集时所产生的联想,等等。
好的书稿选题产生后,还要设计出适合选题总体思路的书稿体例,这也是选题策划中的重要一环。仅以这套书中的“评点”部分为例。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小品中多数都有评点,但如何去评,亦有区别:诗话底蕴浅雅,评点不宜长,三言两语即可;性灵小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比较复杂,文中的思想感情亦很丰富,故评点应全面一点,深入一点;禅语小品谈玄的成分较重,而且禅宗的许多公案又相对集中,无须对每一则加评,故将评点放在每一大类的前面,作为“导读”出现;至于清言,一二句话一则,再加评点太累赘,不如在序言中说清楚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