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用鲜花装点科学之旅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7/12
作者:任思淑
摘要:
四川美术出版社辛苦编辑半年多的卡通连环画《童男童女——少儿性启蒙教育》和《少女少男——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丛书刚刚脱稿下厂,就发现已处于“包围”之中。急促的电话铃声是那些嗅觉灵敏的老记们打来的。一记者催问,他的采访稿已写好,书到底什么时候能出来?发行商们的耳朵也格外的长,他们纷至沓来打探消息,嚷嚷着要求以先后秩序排队订货。四川省新华书店则希望包销包发,初版开机数暂定为50万套。本社发行科有意见了,怎能搞包销包发,近水楼台为何不能先得月?书还未面世,引来如此反响,有什么能比遭受这种“包围”更让我们高兴的呢。
当我们出于对图书市场上那些非法出版物中黄色垃圾的憎恶,对孩子们性困惑的担忧,提出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这个选题时,我们也意识到编辑这套书的难度。应不应该对孩子们进行积极的性知识教育?以怎样的方式和尺度进行才最为恰当?
报载,某偏僻山村的一位女孩子,因上体育课时月经弄脏了裤子,竟觉无颜见人而自杀身亡。面对这类因蒙昧无知酿成的悲剧,面对那些因好奇而导致性过错以及被黄色文化侵蚀而陷入性犯罪泥潭的孩子,我们认定这个选题非常好,即便难度再大,也要想方设法编好它。我们要让孩子们懂得,性如同大自然中的森林、山川、雷雨闪电一样,也是一门严肃的科学。让他们从小就对性有一种健康的认识和心态。
选题择定之后,我们进一步理顺和清晰自己的编辑思路,读者的定位、形式的确立、作者的挑选……。
我们专程去书店搜寻此类选题的图书,也找到过几本,它们威严地站在高高的书架上,它们的专业性、学术性语言把它们的读者限制在教育工作者、学者这个小圈子中。书虽然很好,但不适合孩子们看。我们把这套书定位为通俗性普及性读物,就是要让孩子们自己去读它,而且饶有兴趣地去读它。我们要用孩子们身边的故事,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言,用孩子们喜爱的寓教于乐的形式编写好这套书。在编写的过程中,我曾拿回一部分书稿给正在念小学六年级的侄女翻阅。她脸儿红红的看得十分专注,母亲几次叫她吃饭,她根本听不见。侄女的母亲也凑过来一块看,她在一所中学任教。看后她叮嘱我,出书后赶紧通知她。她说学校上生理卫生课的老师正犯愁这门课不好上。后来,我们陆续让其他的一些孩子也看过,效果也都不错。看来,我们瞄准青少年这个读者群编辑通俗读物这一思路是对的。在这套书里,我们也没忘了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保留一块园地,在《童男童女》的每个故事后面,我们都编写了一段给爸爸妈妈的话,在《少女少男》的每个故事前写的一段内容提示,也多少有些针对这类读者而言。也就是说,我们也想抓住他们,如果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和责任感,那是再好没有的事了。
对作者的筛选,我们更是挑剔。主要的文字创作者英子,是对婚姻家庭问题有专门研究和独到见解的学者和作家。她在某大学执教,由于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诙谐生动的语言才能,她的专题讲座常常是座无虚席,连过道和门外走廊也站着听课的学生。我们要求她尽量把说教糅进故事里,然后通过画家的再创作,展示于画面之中。这很难,但英子以她作家的才能尽力去做了。
这套图书,我们还借鉴和利用了国外卡通连环画的形式。我们希望用直观、形象的鲜花去装点这条曾经充满坎坷和泥泞的科学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