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外研社:生意越做越从容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10/4
作者:胡延平
摘要:
■1985—1995年是图书产业市场经济转变进程的第一个阶段,绝大多数企业只注重引入机制却忽视了体制,未能对出版操作模式、企业制度彻底加以改造,而外研社4年前就迈出了这一步
■6年翻了16番多。在大学出版社中从不起眼的小社一跃成为龙头老大,在全国出版界亦属大腕一级,小不点的“发迹史”确实值得总结。人才济济、人气旺盛、“手段”与众不同,外研社的大生意越做越从容,“国际化的外语出版基地”正在形成
■明晰的出版理念是所有决策的依据。社长李朋义认为,96年的清淡是市场的周期性波动。而清淡的内在成因、特征则表明,96年在图书产业的改革发展历程中具有明显的转折意义
7月19日本报刊发《’96图书市场怎么啦》一文之后,各地读者纷纷打电话、来信了解情况。
有人在电话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贵报那一期报眼位置标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半年发货1、3亿元,情况似乎很不错,而下一整版文章却都是一个“淡”字,究竟作何解释?
为了解答读者的疑问,更为了对今年的市场进一步做出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寻找好的经验与做法,本报记者专门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做了采访。
淡中见旺事出有因
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发行部统计,1—9月中旬该社发货码洋已达2.1亿,比去年同期净增55%,比去年全年还多出3000万元。预计,今年全年发货码洋将达2.5亿元。
翻开该社发行部的统计报表,统编教材在今年的发货码洋中所占比例仅为9%,且增长幅度远低于一般图书增幅。
北京外国语大学要求外研社为该校的30个外语语种配备150多种教材。这30个语种中,3/4以上语种非通用语种,教材出一本亏一本,《斯瓦希里语语法》成本每册为28.90元,而定价只有5元。出版社每年都要在这方面补贴几十万元。至于英语等大语种教材的发行量,外研社也不能与其它专业社相比。无论以前还是现在教材都不是外研社的优势。
相反,80年代末期,该社英语图书平均订数急剧下跌到3000多册,其它语种只有几百册,库存大量积压,形势非常严峻。90、91年,该社有时候连印书买纸的钱都拿不出来。“在夹缝中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向特色要效益,”,1990年李朋义担任副社长后提出的口号既是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针,也深刻地体现了该社当时的真实处境。
如今的外研社已是大学出版社中的头号大户,在全国500多家出版社中也绝对属于“重量级”企业。尤其是外研社在96年的上佳表现原因究竟何在?
在采访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是体制改革及高水平的出版操作促成了这一切。
90年开始,“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开展大量市场调查且以此论证选题使得外研社初步摆脱了困境。从英国留学归来的李朋义在担任副社长后提出:每个编辑每年必须交3份以上图书市场调查报告或选题报告,同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奖惩措施。
对外语热、电视教学普及状况及国内外语教学领域的深入调查促成了“立体教材出版模式”的形成。李朋义将它称之为“跨媒体出版”,通过与现代媒体的有效结合,发展教学效果更佳的声像节目,使得不是统配教材的教材大规模进占市场。该社与北京电视台合作拍摄的《初级电视英语》91年一炮打响,10万套教材被抢购一空。
93年1月,一项在外研社发展史上具有根本转折意义的文件——《改革与发展综合方案》出台。此时已正式出任社长的李朋义在方案中提出,外研社改革的着眼点要放在“人员标准化、业务多元化、市场国际化、设备现代化、管理科学化”这“五化”上。编辑部职责分明,分头出击;新设立国际合作部,触角迅速伸向欧美;在长春、上海等地建立信息中心;引进设备,小作坊小生产改为大机器大生产;精简办公室,扩充发行部……
93年以来,外研社发货码洋虽然基数一年比一年大,但其增长幅度却是一年比一年高。93、94、95年分别比上年增长66.7%、80%和100%。目前已形成了由外语读物、词典、电视教学节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5大系列3000余种图书构成的出版体系,国内市场占有率节节上升。
外研社正处于起飞阶段,市场的清淡似乎也不能阻挡。
大投入大产出
随着实力的壮大,外研社的生意越做越从容。
在电视教学节目领域,外研社已经走上了跨国合作出版、联手同步操作的国际化轨道。《维克多英语》、《走遍美国》、《电视俄语》、《国际商贸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