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选题策划离不开市场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3/21
作者:谢大光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出版行业作为产业定位的概念,越来越清楚了。因此,在选题策划过程中,加强对于图书市场的预测和市场培育的策划,是十分重要的。下面结合我社出版的“外国名家散文丛书”的策划、培育过程,谈几点体会。
我们策划“外国名家散文丛书”时,正是制订“八五”规划之际。我们在80年代编辑外国散文名著的基础上,策划了100部的容量较全面地展示世界各国散文作品基本风貌的“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当我们在重新制订整套丛书的出版规划时,就采取了分辑出版,由浅入深,由熟悉的到生疏的实施步骤。编辑具体作家的书稿时,照顾到读者的实际接受能力,并以稍高于读者水平的编选方针来实施选题,使这套丛书始终引导着读者的阅读需求。比如。我们首先编辑出版了中国读者比较熟悉的一些外国作家的散文选,屠格涅夫、马克·吐温、聂鲁达、卡夫卡、川端康成等,继而出版了中国读者久闻其名,少见其文的一些作家的散文选,如,哈兹里特、小泉八云、史密斯等,当读者循着这些熟悉作家的陌生作品走下去,尝到了这一品类图书的特殊滋味,打开了新的阅读天地时,必然产生希望更多地领略这一领域中新的作家、新的作品的要求,于是,我们近年又推出了罗兰·巴特、纪德、普里斯特利等,这些欣赏要求更高一些的当代作家的散文随笔。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由点到线到面的出版步骤,就使单本书的出版,纳入了整套丛书的市场培育过程。使前面已出的书,成为后面将出之书的广告。我们预计,到整套书完成一半,也即是出版到50种时,这套书的市场基本成熟了,读者的购书需求自觉了,有序了,又会进一步希望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面貌。届时,我们会打出整套书一百种的选目,再辅之以适当的传媒宣传,把这一市场的潜在力尽可能圆满地转化为读者的市场行为。而且,我们还准备利用这套丛书培育起来的市场,重新启动“外国散文名著”丛书,使之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外国名家散文丛书”,从一开始策划,就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我们在选题报告中明确列出:“所选用家要求有显明的文体意识,并在散文发展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所选作品以能反映作家创作风格为首选标准。”对于整套丛书,要求“具有较严格的整体性:从纵向系统看,可以作为一部形象的外国散文史,并部分地融入思想史的转迹;从横向并参照中国散文的发展成就,可以作为考察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一个侧面。为介绍和研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提供一个新的领域。”
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我们在开始编辑工作之前,走访了钱钟书、萧乾、卞之琳、刘白羽、冯至等著名专家学者,认真汲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选定每种书的译音时,我们都多方比较,在原作者和译者之间进行对照,择善而从。在具体编辑过程中,从列选目,看样稿,到译后记的写法,都提出具体要求。事实证明,只有严要求,才能保证高质量,只有高质量才能促使市场上读者的需求转化为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