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为了让这本书成为传世之作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4/11
作者:朱胜龙
摘要:
一本好书,既是出版工作者智慧创意的结晶,更是出版工作者追求完美的敬业精神的体现,江西美术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中华正气歌》首创融诗、书、画为一体的新体例,寓思想道德教育于艺术鉴赏、艺术品位之中,取得了双效益,去年该书发行达120万册。但该社领导并不满足,提出要精心修订,使这本书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传世之作。
于是,他们精心策划了修订工作的三步曲。首先是对图书挑“毛病”,多渠道收集读者对《中华正气歌》质量的反映,或是登门拜访有关专家、学者、领导,或是到学校召开座谈会,或是认真拆阅读者来信,随后社里召开专题会议,对各种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决定投资30万元,对《中华正气歌》动“大手术”,包括更换46幅画,修改47首诗词,重写部分书法作品。
第二步曲是分成诗词、书法、图画三个组进行修改。在修改中难度最大的是美术作品,这些主题画都是名家的得意之作,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只是在表现《中华正气歌》的典型人物、事件中,某些作品与该书的主题要求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有的人物形象变形夸张,与所要表现的主题不甚吻合,有的表现力度不足等。为此,美术编辑使出了浑身解数,或是选用相关的历史名画,或是不厌其烦地与画家联系,请他们重新创作,并向画家提供有关人物、事件的背景资料,为画家提供创作条件。更换后的46幅画,在对图书主题的表现力度、表现深度上有较大的改观。在诗词修改中,有关编辑则是反复推敲,反复斟酌,选择更贴切的字、词,表达更意味深长的含意,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劲头。如描写黄花冈72烈士的诗词中有一句“英烈奋身不顾家”,后改为“英烈奋身处处家”,使之更合情理,更有感染力。书法作品的修改也是如此,凡是出现比较生僻的异体字,则一律请书法家重写,实行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
第三步曲则是图书生产中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印制环节,为了巩固修订成果,确保万无一失,该书责编和印制人员打破常规,在校定三校样后,提出要审读装订之前的样书,而且果然从中发现了一处漏字的差错。
当然,《中华正气歌》(修订本)是否能成为传世之作,尚有待时间检验,但该社领导自我挑剔的质量意识及为此精心策划的可观投入,必然会得到相应的市场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