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让生命燃起精神之火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6/20
作者:刘杰英
摘要:
有个获诺贝尔经济奖的教授,他论证奴隶社会曾获得过巨大的经济成果,之所以垮掉是因为精神价值垮掉了。还有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也说,他很担心美国,美国许多人的价值观念是物质第一,提倡自由放纵,放弃道义。不改变这种状态,美国前途很危险。反过来,日本在二战后,国民精神状态中仍有一种“奋斗”精神,不甘失败,重新崛起。
从世界史角度看中国历史,有一个很值得思索的问题,即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古往今来一脉相承,其他三大文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均已因其连同的帝国或是衰亡或是沦为殖民地而中断。学者们研究的结果表明,华夏文明旺盛和生命力辉煌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自始至终地崇拜理性与道德,这是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这要比只崇拜神的其他三大文明进步很多。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发出疾呼:“今日之责任,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还有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人要振作起来”的号召和江泽民同志“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指示,我想,根据当前爱国主义教育的要求和当代青少年的精神状况,专门组织编写这么一本书,即通过人类历史上精神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分析介绍,振奋起当代青少年的爱国热情与使命感,为他们能在21世纪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作好精神准备,这将是很有意义的。
但这样的书该怎么编写呢?
我想应该以论述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当代青少年的使命为主线,这样可以使传统当代,理论与实际都找到一个结合点。同时还可以使目的最后落实到我们的读者对象——青少年身上,由此“精神之火”的书名也迸出来了。
寻找作者时从北京到上海,许多人都只回答我一个字:“难。”大家很容易就想到了那本《美国精神》,但那洋洋数十万字是写给成人看的。给青少年,特别是给今天学习紧张,且又不大愿意从理论到理论的中国青少年,这书该怎么写呢?我想到了“老药方”——在书中加进一些故事。一个民族的精神,常常是通过这个民族的杰出人物的人生实践和美德故事加以展现和传播的。
终于找到了作者,他们是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很快就拿出了提纲。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民族精神归纳为八个方面,即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崇尚气节的无畏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大公无私的爱国精神、厚德载物的集体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这当然是一家之言,但对中华民族作如此全面概述的,就我所知,还是首例。因此可以这么说,本书区别于一般地讲述传统美德的故事的书的地方,就在于它比较全面、比较系统地从理论上对民族精神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提纲还比我原先设想地多出了个启示部分,这些启示是从古今故事和当代青少年生活实际中引出来的,作者的意图是想以此来帮助与开导青少年。
在一本书中既有理论又有故事,既有叙述又有议论,这可说是本书的一个特点,当然也是个难点。三个部分(对民族精神的阐述、古今故事、启示)怎么磨合?文气怎么贯通?作者的确下了不少功夫。历时两年,几经锤炼,书终于出来了。
人活着总是要有个精神追求的,总是要有个精神支撑的。让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之火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熊熊燃烧!
(作者系《精神之火》一书责任编辑。《精神之火》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