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为留住那美丽的世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7/17 作者:孟叶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多方面的才能,越来越多的孩子拿起了画笔。为满足这类需求,各类出版社出版的如儿童简笔画、国画入门一类的书也随之增多,但选题多为绘画教材类,较为单一。最近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童谣童画》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创新。
《童谣童画》最初的创意源自一种思考。作为一家专业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在儿童画创作上有长期的探索实践,他们认为,既然各方多年来对儿童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如何教育与引导等问题争论不休,为什么不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块园地,让孩子们以自己的画来回答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与主题,山东美术出版社针对儿童画的创作模式主要有两种——自由式与应试式的现状,决定以“唱童谣、画童画”作为两者的结合点。创作主题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而转化为200首童谣,于是孩子们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又有了想象的触发点。他们认为,童谣本身浅白亲切,纯乎天籁,很贴近儿童纯真的本性;孩子们可以是在游戏中画,意到笔随,天马行空,使儿童的天性可以自然流露出来。“青龙头,白龙尾,小儿求雨天欢喜;麦子麦子焦黄,起动起动龙王;大下小下,初一到十八。”、“小蛤蟆,当街坐,大车来了压杀我,哎呀,我痒痒。”这些传唱千百年的民间童谣,古风纯朴,朗朗上口,与现代儿童生活的距离感使孩子们的创作更富有想象力。
选题确定之后,山东美术出版社的编辑们没有急于求成,他们花费1年多的时间,在全国11个省市15个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少年宫,组织了近千名儿童参加这次创作活动。这中间如何让老师与孩子们理解编辑意图,又如何使孩子们刨作时能无所顾忌,真正反映童真世界的本色,以及对最终完成的近5000幅作品的收集、整理、挑选,山东美术出版社付出了巨大劳动。好在《童谣童画》征服了所有人,给了他们最大的慰藉。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这本书,的确可以说是一本美不胜收的精品。从整体装帧设计、编排设置,到印刷与纸质的精良,无不说明山东美术出版社在后期制作上所下的功夫。更不用说孩子们在这里所表现出的令人惊异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了。正如中国美协儿童艺术委员会杨永春主任所评价的,“这本书如果拿到国际上去,也是非常好的一件艺术品。”
为孩子们的创作所激动和感染,也为了向更多的人介绍孩子们的作品,出版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画展,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20余幅作品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一些美术界人士认为,唱童谣,画童画,将游戏与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图文并茂,声情并茂,对培养和发展儿童的综合艺术素质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说,儿童画是人类童年阶段最可珍视的艺术形式,而人类的童年是不可复得的,《童谣童画》让孩子们用画笔驰骋,留下了一个最美丽的世界。

\Images\1995-2000\CBSB1998071700300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