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一包香烟一部精品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11/20 作者:于岚

在图书市场上,美术图书向来以高雅精美的形象、昂贵不菲的身价昭示其贵族的格调和气派,同时也令众多普通读者望而却步。因而,业界人士有一说:出畅销书难,出美术畅销书,更难。
但近来,图书市场上出现了一个业内人士和众多读者都非常感兴趣的美术图书系列,包括《名画经典》、《名家精品》、《名家画稿》、《中国名胜经典》等,这就是四川美术出版社的“10元”美术“名”系列。
美术“名”系列业绩相当火爆。据悉,这套目前已出版将近200种书的美术系列,至10月初,每种书都已有至少1万本的销量,由于受到相当多读者的欢迎,有些种类已开始重印;另外,“中国名胜经典”已与台湾出版商达成租型意向。可以说,这是少见的美术类畅销书。
同样是美术图书,美术“名”系列是如何从富丽殿堂走人寻常百姓家,并进而成为畅销书的呢?
该系列主编、四川美术社社长邓嘉德说,“物美价廉”永远是商品生产最可靠的法则,因此,美术“名”系列的选题定位是:一套选辑精良、印刷质量上乘、每册都能独立成书的中外经典性绘画丛书。他们提出的编辑方针是:大投入、高品位、高质量、低价位。
一个印张、10元定价、印制精美,是美术“名”系列每种书的相同之处。对此,邓社长说,在国外,一般一本畅销书的价格大都相当于一包香烟的价格。而以我国的国情,中低收入者是绝大多数,低价位毫无疑问应是中国图书市场的主流。而10元钱在中国正是一包香烟的价格。
但“价廉”易为,“物美”又谈何容易。如何以10元之价,1个印张之规模,制成精品之作,这才是四川美术社较劲的地方。对此,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市场上的美术图书往往是规模大,选辑全,因而价位也就居高难下。其实一个画家一生中的画作虽然会有很多,但最精彩,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其实往往只有那么10张8张,那么为什么不能把这最精美的部分选辑出来,编辑成册,奉献给读者呢?对出版社而言,这需要投入精力和实力,但规模小了,价位降低了,有价值的保留了,“物美价廉”得以实现,市场大门即可打开;对读者而言,规模虽小了,但花费也少了,而得到的是更有价值的精品,买者自然甚众。两相满意。“双效”并得,何乐而不为呢?
正是由于这种“去粗取精”的想法,及对每套书的独特定位,加之装帧、印刷方面的精工细作,美术“名”系列在以小型、低价为特色的同时还保持了足够的精良度,可以说,这就是美术“名”系列的生命力之所在。
美术“名”系列最先推出的百集珍藏书《名画经典》丛书,现已出版国画68册,西方绘画52册,共120册。按照历来公认的学术定位,基本囊括了现代以前的中外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为了读者选择方便,这套丛书采取了比较灵活的编辑方式,按画家、流派、年代、题材等不同的方式组合成册。这套丛书在1996年北京社科图书订货会上名列社科图书订货第二名。
对当代画家则以画家分册,以《名家精品》的方式编辑出版,现已出版了30余种,反响也相当不错。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们首次推出的《名家画稿》,目前已出版了3种。这套书的选题相当有新意,它让读者看到的是名家绘画的过程,但它既不是速写,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底稿,而是画家对作品制作过程的构思记录。邓社长认为,绘画创作过程是不断探索的过程,是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烁的过程,是制作的激情不断迸发的过程,是天才创造不断完成的过程。它虽没有最后成品的完美,但往往能给人们更高的启迪,并且有作品不可取代的美学价值。一个画家的作品可能广为流传,而其画稿却鲜为人知,这些画稿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仅在有限的圈内人中交流,对广大读者来说实在难得一见。现在有选择地将其结集成册,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更富有动感、更原汁原味的美术参考资料。
最近,四川美术出版社又推出了《中国名胜经典》丛书,这套书把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和联合国命名的人类文化遗产结合制成一套完整的书,它既是旅游的指南,又可纯作欣赏。上市之后,反映良好,已与台湾出版商达成租型意向。
美术“名”系列让美术书畅销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