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世界绘画珍藏大系》一座流动的美术博物馆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11/27
作者:黄瑶莉
摘要:
1998年1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推出了20卷本的《世界绘画珍藏大系》。作为一份非同寻常的新春贺礼,《大系》的问世在浦江两岸引起极大轰动,包括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在内的30多家媒介竞相报道,多家报纸的报道次数都达三、四次之多,连远在广州的《羊城晚报》也关注到了这一热点。
那么,使人们激动的到底是什么呢?20卷本的《大系》每套重达50公斤,堪称宏篇巨制,但这样的规模在国内出版史上并非唯一。显然,人们的注意力另有所在,那就是书中1000多幅首次在国内出版物上亮相的世界名画和一流的印制技术。
随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世界名画与中国读者的距离已越来越近。有关外国美术的介绍和研究尚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零星地、片断地介绍西方某个画家、某些流派或某个博物馆藏画的画册近十年来已不下数十种,但这些之于真正的美术爱好者来说犹如雾里看花,不能全面地酣畅淋漓地感受西方绘画之美和系统把握西方绘画史。而《大系》的切入口正在于此,它所收绘画精品3000幅,大都选自各时期代表画家的优秀之作,题材涉及宗教、神话、历史故事、人物肖像、风土人情、风景和静物等。进入20世纪的现代派绘画更是形式繁多,风格迥异,琳琅满目。
1996年底,上海人美社开始了这项浩大工程的运作,一旦投入才发现从工作模式到策划方案、从访问考察到合作引进、从编辑思想到印制效果,面临的都是前所未有的课题和挑战。他们首先兵分两路,一路赴美,一路赴欧,与各大博物馆联系,获取资料。过去国内出版西洋画册多是从国外出版物上复制,很难保持原汁原味,这次他们利用各博物馆直接提供的反转片则避免了这一点。在搜集的5000余幅作品中又精心挑选出3000幅,其中50%为第一次与国内读者见面,奠定了《大系》翔实而新颖的风格基础。
作为画集,印刷非常关键,如印刷不过关,则画集的生命力尽失。为了画集的生命,《大系》的编辑们放弃了以前只管发稿的模式,亲自站到了印刷厂里。因为编辑们都亲自到过博物馆,见过作品的原作,有了感性的认识,所以在监印的过程中能不断修正色差,直至与原作吻合。负责印制的深圳当纳利旭日印刷有限公司是由美国上市的当纳利印刷企业投资的合资公司,上海人美社放弃了众多投标公司而独钟情于它,就是为了那世界一流的印制水平和管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对一些流派和画家的介绍突破了传统的认识。如以往所谈的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大多仅限于法国的藉里柯和德拉克洛瓦等几个主要代表人物,而实际上当时的浪漫主义绘画在整个欧美诸国都有着十分精彩的表现,于是这套画集中就有了一卷《法国浪漫主义》,又有了一卷《法国以外的浪漫主义》。其他如写实主义、印象派在画集中都做了类似处理。
画集的装帧也很精致。盒套是亮丽的金黄色,带有东方色彩,也是中国首次这样大规模与西方绘画接触的象征。
《世界绘画珍藏大系》投资近千万元,这样的投资规模在上海人美社45年的历史上屈指可数,其每套7600元的定价也可称一最。尽管价格不菲,但从市场对它的认同度来看可谓走势强劲——自画集推出至今已销售1000套左右,也即意味着760万码洋。据该书的责编杨学昭介绍这套书只要售出1400套左右就可收回成本,看来这个目标很快就将实现。而一般来说单本画册的成本收回也要3——5年时间,更别说画集,《大系》的实力由此可见一斑。
《大系》圆了上海人美社几代人的梦想,让世界名画离中国人更近,正如该书序言中所说:“展现在我们读者的视野中,仿佛是在中国本土上,建构起一座‘流动的美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