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国际问题参考译丛”透过‘新华’看世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1/22 作者:卫华

回首1998年的图书市场,有关时事政治类的图书可谓林林总总,其中有一套集中反映近年来世界格局、国际关系方面的丛书颇引人注目,这便是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问题参考译丛”。
新华出版社隶属于中国最大的新闻通讯社——新华社,新华社的驻外记者遍布世界各地,随时将国际上的新闻、热点问题发回国内,使全国人民及时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新华出版社自然以出版国际问题方面的著作为己任。出版社为确定图书选题,经常组织社里的年轻编辑对图书市场进行调研,通过调研,出版社感到在当今全球化信息时代,国内广大读者迫切需要了解世界、了解国际上发生的大事。但国际政坛瞬息万变,焦点、热点此起彼伏,出版社认为应该把目光对准有参考价值、有特色的选题上。
出版社中的国际问题策划小组针对当时美国一些人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为使国内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谬论的实质,他们组织新华社参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欧洲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收集、翻译有关资料,确定有关选题,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推出了该套译丛的第一本《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此书为“中国威胁论”这一思潮的代表作。为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思潮背景,中译本基本保留了原书的全部内容。策划译介此书的着眼点是使读者从中不难看出西方少数人对中国所持的敌意及恶意中伤。随后,出版社又推出了《长城与空城计》、《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推出前者的着眼点是希望通过“老外”的视角看中国(尽管“老外”看中国总不免戴着有色眼镜),但其中某些见解对国内读者开阔眼界,正确认识自身不无益处。推出后者的着眼点则在于继东西方冷战结束,遏制理论不再有市场,美国的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最新提出了“文明冲突论”,此书便是亨氏的代表作。随着中译本的推出,国内学术界、读书界则对亨氏理论展开讨论,在批判它的片面性的同时,也认识到它的合理性。
此套译丛在选题上区别于以往枯燥、学术味浓的国际时政方面的理论性作品,该译丛选译的著述均可读性极强,原书作者不乏有理论家、学者,但更多的则为西方媒体的记者,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一书的作者伯恩斯坦、芒罗,前者曾任《时代》周刊记者、《纽约时报》评论员,后者曾任《时代》、《环球邮报》记者,他们“消息灵通”、“想象力丰富”、“妙笔生花”。此书一经推出,市场反映不俗,该书至今已加印到五、六万册,后来的《文明的冲突》、《长城与空城计》也发行过万,在学术界、读书界树立起“国际问题参考译丛”这一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