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块响当当的品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3/26 作者:莱茵

作为国内最大的一家综合性专业翻译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建社20多年来,坚持“重文化积累,树精品意识,创名牌产品”的办社宗旨,走出了一条踏踏实实的引进优秀世界文化之路,其产品在国内图书市场建立起良好的形象,“译文品牌”也获得广大读者的热爱与信赖。
为使世界文学名著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该社的编辑和发行人员曾深人第一线调查市场、了解信息,既奉献装帧典雅、可供收藏和作为礼品的“世界文学名著珍藏本”,又推出排版经济、定价低廉的“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和封面色彩鲜明的“纸面精装本”。多种装帧、定价的译文版世界文学名著适应了国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水准的读者需求,迅速畅销全国。90年代初,仅“世界文学名著普及本”就创下累计印数超过1600万册、年发行量360万册的纪录,几乎达到了日销1万册。其后,译文社又很快出版了现当代外国文的经典著作,如《近代文学批评史》、《福克纳文集》、《海明威文集》、《毛姆文集》、《雷马克文集》、《伯尔文集》、《黑塞文集》和“20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现当代世界文学丛书”、“法国当代文学丛书”等。这些著作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艺术个性,译成中文难度颇大。但译文社硬是花大力气购买版权,找最好的译者和编辑,精心设计出版,并在广告投人、书评组织、营销策划上一丝不苟,使这类纯文学著作能保本或略有盈余。1998年,译文社翻译出版了《相约星期二》和《哈扎尔词典》,在市场上掀起一个又一个热浪,同样是他们精心选译、精心出版、精心营销的结果。
译文版的“20世纪西方哲学译丛”和“当代学术思潮译丛”是最早引起国内学术界瞩目的社科专著。这两套丛书几乎涵盖了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各领域所有流派的精华,在图书市场长销不衰,也由此确立了译文版社科书的学术地位,丰富了译文品牌。在多年的出版实践中,译文社认识到,社会科学也是一个知识更新很快的领域,信息时代使全球化趋势加快,新的理念和新的理论层出不穷,出版社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要有自己的战略思考,要有自己的主攻方向。因此,译文社又相继出版了西方学者对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行分析、提出警策性建议的《国家的作用》、《改革政府》等,及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极具参考价值的“海外企业家丛书”、“现代企业制度丛书”、“MBA丛书”、“新世纪前瞻丛书”等。这些图书投放市场,均有不俗的反映,一再重版。
译文社的多种双语词典,以信息密集、知识含量高著称,被看作是译文品牌中的“炮兵”。如《新英汉词典》已累计发行900万册;《新英汉小词典》累计印数超过500万册,其修订本半年内已发行50万册;《英汉大词典》自建词库,独立研编,被英美各国权威的词典编纂专家誉为“具有超世纪的生命力”、“可望成为远东最好,也是世界范围较好的工具书之一”,并成为联合国工作人员的案头书。
译文社的好书层出不穷,不胜枚举。1998年,该社发行码洋近2亿,重版率高达三分之二,获奖书名单更是一长串,已成为国内著名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