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古意缥缈丹青间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8/13
作者:王霄翎
摘要:
虽然是很多人书架上的必备图书,但随着阅读习惯和欣赏方式的变化,不少人已不满足于仅仅是注解、或几篇赏析文章的《唐诗三百首》。为此,上海辞书出版社的编辑们给唐诗精华配以当代国画,使诗与画互为表里,互相融合。起初确定的书名是《图说唐诗三百首》,后来在运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现在这种形式:全书为大16开,全彩色铜版纸印刷。每页分唐诗原作、赏析短文、意境画三个部分,且意境画占了版面的三分之二,成为主体,故定名为《诗与画·唐诗三百首》。这部定价160元的图书一上市就引起读者强烈反响,首印5000册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即告售罄,此后一再加印,当年就重印4次。
《诗与画》的成功使上海辞书出版社尝到了甜头,他们于1998年7月又推出《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曲与画·元曲三百首》和《文与画·古文二百篇》(其中《词与画·唐宋词三百首》还出了繁体字版),形成诗、词、曲、文的完整系列。这套图书每部都由诗(词、曲、文)原作、评点式赏析短文和意境画三部分构成。他们从篇目选定、聘请画家、组织撰写赏析短文等方面都做了新的开拓与尝试。
在篇目的选定上,他们着重选本的文学价值,力求吸取以往各家之长而又有所创新。如《词与画》是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全唐五代词》和中华书局1965年版《全宋词》为底本,选录了唐李白至金元好问103家共309首词,大致反映了唐宋词的发展概貌。《曲与画》的篇目选择则弥补了以往元曲选本重视散曲而忽视剧曲的不足,不仅收录了《西厢记》、《汉宫秋》等剧曲片段,而且兼顾了《高祖还乡》等经典套数和小令。《文与画》的篇目参考了《古文观止》,但突破了《古文观止》的时间局限,上起先秦,下迄近代,兼收了先秦诸子、楚辞汉赋、六朝骈赋、唐宋散文及明清小品,可谓古文名篇,集于一编。
在画作选择上,他们看重国画的艺术性。为使所选意境画具有高水准,他们特邀100余位专业国画家为这套书配画。其中不乏当代名家,如沈柔坚、刘旦宅、乔木等。画家们不仅对古典文学浸润甚深,而且对意境画有独到见解,形诸于笔墨,既能传达意境,又能折射情感与个性特征。评点式赏析短文的选择也力求突出个性。作者都是古典文学研究者,如邓绍基、齐森华、董乃斌等。全部赏析短文均采用散文笔调,清新而耐人寻味。另外,该系列四部书的书名皆为名家所题,《诗与画》由程十发大师题写,其它三部分别由著名书画家饶宗颐、陈佩秋、刘旦宅题写,可谓锦上添花,表里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