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各界寄语“主渠道”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3/21
作者:莱茵,贾海燕
摘要:
什么是主渠道?发行体制改革后,主渠道有什么变化?在全国图书大市场中,主渠道应该发挥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出版社、书商、读者对主渠道有什么样的希望和要求?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各界人士。从本期起,我们将这些采访整理出来,分4期刊发。
胡守文: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
主渠道的概念比较模糊。过去只有新华书店,没有自办发行,没有个体书商,无所谓主渠道、二渠道。前几年,二渠道对主渠道的冲击很大,历史地看,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它冲破了大一统的、僵硬的图书发行体制。二渠道是中国独有的,是阶段性的。因为小而言之,它的操作不规范,大而言之,它与改革的目标有相当的距离。市场发展到现在,这种角色地位已经很清楚很突出了,主渠道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不容置疑。
主渠道的改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感觉得到,最艰难的弯已经转过来了。主渠道对出版社的多渠道发行已采取兼容的态度,并从出版社的角度思考和实施发行。虽然因为利益的再分配,导致社店关系需要一个磨合期。但双方的理性,都出现了好的苗头。如新华书店总店与北京出版社的合作,如大批的批销中心的建立及各方对中盘商的讨论,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从我们中青社的具体情况来看,近两年主渠道的发行量减少,自办发行的数量上升,总码洋是上升的。但我们对主渠道还是有信心的,主渠道有条件也应该重振雄风。我们愿意玉汝于成,因为长远地看,双方的发展是唇齿相依的。
扈文建: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部总经理
现实中的主渠道是指新华书店发货店和销货店,它们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而我们理想的主渠道是一个拥有庞大吞吐网络、拥有资金实力和市场覆盖实力的现代化先进管理模式下的强大中盘企业。现实和理想还有很大差距。主渠道近几年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观念的转变,服务硬件向发达国家靠近,购书环境逐渐改善,经营方式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我们希望主渠道能靠以产业资本为依托,以服务为手段,真正为优秀出版物的市场占有提供充分的市场投入和资金支持。提倡敬业精神,注重服务质量和营销策略,注重已有名牌业效应和连锁功能,摆脱依赖性和优越感,激活经营机制,缓解购销矛盾,进入市场的良性循环。主渠道是有条件真正成为主渠道的,但是这需要主渠道摒弃作坊式的经营方式,打破贸易壁垒,加强集团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