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发扬传统 营造未来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4/25 作者:

60年前的今天,在中国文化出版史上发生了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新华书店在延安窑洞中诞生。这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人民出版发行事业经历十多年艰苦探索作出的重大决策。
新华书店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受到了党和人民的精心培育,我们党的三代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都先后为新华书店题字、题词。这既是新华书店值得自豪的殊荣,而且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出版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新华书店成立55周年时,曾经语重心长地写下了“继承和发扬新华书店光荣的革命传统”的光辉题词。1995年,李鹏同志在为《新华书店总店史》的题词中,也勉励我们“发扬新华书店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这些谆谆教导的核心,就是发扬新华书店的光荣革命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再立新功。
新华书店的光荣革命传统,是在党的领导下几代新华人长期奋斗所创下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先辈们长期坚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勤俭办店和维护团结、顾全大局的优良传统,激励新华儿女共同谱写出六十春秋的文明与辉煌。今天,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使得我们的思想观念、经营机制、管理方式也必将面临新的转换。
把图书发行工作置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局,始终坚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是新华书店在新时期的根本任务。要认真落实江泽民同志的“四项主要任务”,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提高图书发行工作的思想性和文化品位。用高质量的精神食粮促进正确理想的树立,高尚情操的塑造,美好道德的培育和优良风尚的形成。这既是新华书店的传统美德,也是提高发行工作社会地位,扩大新华书店社会影响的长远大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优胜劣汰的规律又会形成不可回避的压力。在机遇与危机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的形势下,我们应该适时地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加速发展。今天,新华书店的总体发展趋势与18年前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必须看到,全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特别是由于这两年效益小可,危机感可能有所消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反而平添了新的危机。应当说,新华书店还没有完全被推向市场,计划经济还保留了一定的必要的成分,我们不能有丝毫的自满,而应当抓住这个难得的缓冲空间,扎实工作,发展自己,这样,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改革开放促使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多元化。这些变化为我们的服务工作展示了广阔的天地,也对我们的服务水准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些年来,我们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坚持和发展了一些传统服务项目,探索和开拓了很多新的服务领域,引进和借鉴了某些时尚的服务手段,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应当承认,我们的服务改革,还是力度不大,与社会的需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与先进“窗口”行业相比更显得滞后。我们必须按照精神文明示范单位的要求,规范服务行为,完善服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新华书店真正在全行业起到主导、表率、示范和骨干作用。
现代企业制度的探索,我们还刚刚起步,面临的任务很重。体制的转轨,资金的重组,科技手段的运用,企业文化的创建,硬件软件的统筹规划和建设,只有走集团化集约化的道路才能得以理顺。只有规模经营才能取得规模效益,只有规模效益才能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世纪之交的黄金时代,把全国新华书店办成一流图书流通体系。
在纪念新华书店创建60周年的时候,本报恰好出刊600期。作为发行行业报,我们愿和发行界同仁一道为新华书店的发展和全行业的繁荣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