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万达”的经验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6/8/30
作者:吴呵融
摘要:
编者按:“万达”做为一家地方性的版权代理公司,成立只有3年,业务却发展很快,异常活跃,引起出版界的广泛关注。“万达”的种种作法以及他们初步取得的成功中,有不少给人以启发的“经验”,现摘发其经理吴呵融女士的文章以供书业界参考。
广西万达版权代理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现有人员6人。已为广西8家出版社及中国青年出版社、花城出版社、贵州教育出版社等单位,向日、美、英、加、法、新、台、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几十家出版社代理了合作出版和版权贸易业务30项,涉及作品289种。这289种作品中,向外转让版权的有106种,引进版权的有183种。合同成交总额合人民币600多万元。和外商共同投资成立了中外合资万达电子分色和电脑制版有限公司。万达公司成立三年多,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有许多不足。我们总结出了六方面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一、局领导重视
万达版权代理公司成立前后,从机构设置到人、财、物,局领导都始终大力支持,这为公司开展工作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二、提高认识
全世界各国、各地的优秀出版物,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知识的财富,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我们从事版权贸易,正是为了实现这一高尚目的,为此,我们有一种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并投入了巨大的热情。
三、与出版单位积极配合
(1)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的书展,举办版权贸易洽谈会,迄今为止,我们接待和派团出访达到164批514人次,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
(2)密切与出版社联系,直接参与出版社选题论证会。实践证明,凡是从选题开始抓起的外向型图书,在版权贸易中,成功率相当高。
(3)为出版社做好服务性工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他们开展多种多样的附带服务。如:引进版权后,协助组织译者,出书后,帮助他们找到国外客户,把书销出去等。
四、积累经验、积极开拓;边干边学、扩大业务
(1)慎重选择合作伙伴,不断扩展合作地域。初期,以港台、尤其是以台湾出版商为主,后来逐步扩展到新加坡、日本、北欧、美国、西欧等12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美国、欧洲难打入,这些国家认为中国人版权观念淡漠,不太愿意与我们做生意。我们就从零开始,从小生意做起,一步一步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日本等国家的出版社等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这些成功都是通过艰巨的、长期的努力才达到的。
(2)扩大业务范围,增加合作品种。除图书外,我们还开展了音像制品和电子光盘的版权代理业务。音像制品主要从日本引进,CD—ROM光盘是组织稿件与台湾合作的,目前这些项目正在实施。
(3)摸索版权贸易工作的一般规律,开展代理、总代理多种形式的业务。
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适应国际版权贸易市场的要求
六、“一业多营”,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寻找出路
和其他贸易不同,版权贸易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获利低的贸易。公司要生存,要发展,还得靠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我们之所以成立中外合资企业万达电子分色和电脑制版有限公司,这是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