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铁“盗”游击队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3/28
作者:路野
摘要:
说二渠道发财的都是靠盗版,有点冤枉,但说二渠道有那么一支“铁盗”游击队,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支队伍在书业界真是神出鬼没。他们不是“爬飞车、搞机枪”从鬼子的列车上掀下几捆货物,而是偷样书、行贿赂从社会主义的出版文化部门挖墙打洞,非法获取暴利。请看:
《围城》被盗版100万册;
《白鹿原》被盗版60万册;
《岁月随想》三个月前发行76万册时,发现盗版版本6种,有关人士称盗版已经超过正版。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以及教辅教材,更是年年被盗。河北一书商与印刷厂协定,每月盗印《新华字典》5万册;山东仅临汾就有六七千人参与教辅读物盗版发行,盗版书年发行达7000万册,仅被关停的非法印刷厂就有180个!
前不久,一位叫“丁牛”的书商率领他的“游击队”开着大卡车,拉满盗版书沿着京沪线一路“杀”过去,沿途“下”书,去时车载沉沉,回时囊中鼓鼓。
这些铁“盗”游击队所用的战术有很多:
一是“麻雀战”。三个月前,中央文献出版社发现其出版的《毛泽东诗书情趣》挂历有被盗嫌疑,火速赶到金台路发案点,书商早已人去车空。好多出版社说,发现盗版要抓现场,十次有九次扑空。在西安、重庆等地,有盗版者制作窝点、储货仓库、保镖与送货人,批发商与零售商用大哥大联系,带现金在指定地点用暗号取货。等接到举报、收集证据、查实问题再去出击,能搜到几十本书尾子就算不错了。
二是“运动战”。前不久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一套国民党元老晚年丛书。满指望靠它给艰难的出版社带来效益,哪知又被盗版书抢了生意。南京市场发现盗版,货是从长沙发来的。出版社急急赶到长沙,长沙文运街光明书店老板倒也“光明”:货是从武汉发来的,我要的是编织方面的书,发来一看掉了包,不知是铁路还是发货店搞错了,当出版社再要准备到武汉时,发现口袋里的钱已空了。
如此之“错”,已经成了铁“盗”游击队护身之法宝——铁路搞错了,有什么办法,是不是盗版,我们也没有鉴别的义务。
于是出版社和行政执法部门在这场运动战之中运动来运动去,一直运动到钱袋空空,然后以失败告终。
去年中宣部出版局贾永清同志意欲搞一个反盗版调查,发出100份调查问卷,等了近一年返回也不到40%。有的出版社领导说,一听盗版我就脑袋变大,你调查我,我调查谁呀?
三是地道战。商务印书馆春节前为查盗版书,派人出差事先踩好点,眼睁睁地围着盗版书藏匿地转溜,可援兵到时,盗版书却不翼而飞,也不知道是怎么转移的。侦查人员不相信,莫非有地道不成?
其实,这“地道”早就有了。不过不是在地下,而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伞下。这次商务印书馆的同志下去查盗版书,便得知有关人传达了一个“三不”政策:不认识、不接待、不配合。
结果,出版社的非执法人员变成了聋子瞎子和哑巴,本身又没有搜查证逮捕证的,眼睁睁地看着盗版书被运走也没法。这恐怕比地道还厉害十倍。
五是“地雷战”。这一招是最厉害的。前几年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位女同志奉命去查盗版书,结果被人打昏。鄙人此次电话采访,对方仍心有余悸,大概怕再次踩着“地雷”。
出版社甚至行政执法部门下去查盗版遭到威胁已不是新闻。当然,二渠道并不是黑社会,不法书商也不等于龙头老大。但钱能通神,也能通鬼。鬼能做什么?只能留给人去想象了。
铁“盗”游击队给我国社会主义出版事业带来的损失有多大?这个问题恐怕能列入出版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要搞清楚很难。
打击盗版犯罪难度有多大?有人说就像要消灭全中国的小偷,不可能。但我说,只要痛下决心一定能做到。关键是认识统一,好多问题是我们自己糊涂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