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94美国书业万象新型书店异军突起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2/20 作者:杨帆

○书店没有一本现成的书读者可通过微机直接订购
○电视台、电台与出版社或书店合办媒体书店
1994年美国图书发行界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要属连机书店和媒体书店这两类新型书店的崛起。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英特尔网络系统为中间站的一批连机书店相继成立,如联网书店、国际网络书店、书带书店、书库无限书店和书目比特书店等。此类书店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没有一本现成的书,当然也用不着书架和书库,而是将图书的封面、主要内容、作者简历、书名等主要内容输入光盘;二是通过微机联网将信息快速传递给读者,读者可通过微机进行订购,因而既方便又快捷;三是收费低,出版社只要缴足129美元的年费就可不限量地输入自己的图书信息。书库无限书店目前已有25万种图书可供订阅。有一家存书量达1万种的未来幻想书店自1994年开始通过英特尔网络系统售书,结果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订单,其销售量占了全店销售总额的20%。四是可以提供其他商业性服务。比如书库无限书店开办了一个读者会议中心,叫BIBLIO—TECH。读者可在这个中心相互交流图书信息以及读书心得等。书目比特书店还特许读者将其信息拷贝到自己的微机中。
在当今的美国,通过媒体购书已成为一种时尚。这类媒体书店大多是由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与出版社或书店合办的。美国有线电视公司QVC电视网在全国拥有4400万用户。它于1993年开办了Q1家中购书频道,播放新书介绍、作者采访和热门话题等,而且是24小时播出。观众可根据所提供的电话号码足不出户即可购得自己喜爱的图书。这些图书均有作者签名,而且是打折扣的。这一节目深受美国读者的欢迎。巴巴拉·泰勒·布莱德福特的《天使》一书在播出当天就售出500册。该公司于1994年又开办了Q2购书频道以满足读者需求。这个频道将图书分门别类加以播出。由QVC著名节目主持人鲍彼·鲍尔索斯创作的《和鲍彼在厨房》一书仅一天就售出15万册。这说明电视已成为又一个重要的图书销售渠道。
广播电台也加入了售书者的行列。芝加哥WGN广播电台1992年率先开办了售书节目。该台每周日分早晚两次播送3套作家采访和书评节目,重点介绍畅销书主要内容和作者创作经历,并在节目中专设热线电话,听众可打电话购买图书。到1994年已有8家电台相继开办了此类服务项目。
在新型书店招揽读者的同时,其他书店的境况又如何呢?
一、连锁书店“盛世”已过
从1990年至1993年美国发行界掀起了一股兴办连锁书店的热潮,涌现出一批大型连锁店,如瓦特顿书店、达尔顿书店、巴诺书店、鲍德斯书店、皇冠书店、百万书店、巴塞特书店等。其分店数量有的在100家左右,有的超过300家。巴诺书店拥有916家分店,为全国之最。这些书店的兴办的确大大方便了读者,同时也发挥了连锁经营的优势。巴恩书店的年营业额高达数十亿美元。但是到1994年由于行政开支加大,新开书店费用上扬,连锁书店开始调整策略。皇冠书店于1994年12月宣布将关闭其100家小型分店,大约占其总数的43%,而将主要精力放在大型分店上。瓦尔顿书店也在开始清理关闭其200家分店。经营方式向多元化发展。这些连锁书店一开始均为单一经营图书,销售额忽高忽低,巴恩书店的销售额则持续下降。1994年鲍德斯书店在密执安和洛杉矶开办了两家电子出版物专卖店。目前许多连锁书店除了经营图书之外也经营音像制品及其他非图书产品,并办咖啡屋,为读者营造舒适的购书环境。
二、独立书店惨淡经营
由于连锁书店的发展,独立书店受到严重冲击,有的或关门歇业,或为连锁店所吞并,或惨淡经营,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但是独立书店因其优良周到的服务也赢得了众多读者。另外,有些书店转向与其他行业合办,有的与发廊合办、有的与饭馆合办、有的与洗车公司合办,此类书店目前已有数十家。
三、专业书店红火
专业书店因其经营的专一性、权威性和周到的服务,从而在数量上有较大发展。例如鲍维尔书店和旅游迷书店不仅经营旅游书籍,而且还经营箱包、录像带、旅行用品,甚至还开办了旅馆房间代订业务,从而赢得大量读者。
综观1994年美国书店状况,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搞多种经营,不仅经营图书而且还有音像制品、书签、日历、明信片、贺卡、文具、办公用品等非图书产品,旨在更广地服务于读者。二是除了连机书店和媒体书店等新型书店之外,出现了一些以前从不售书的新的零售网点,如花店、厨房用品商店和毛衣编织店等。再加上超级市场和杂货店,这样就为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