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规模经营品种是关键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7/10/10 作者:欧宏

图书进入买方市场以后,买书难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这是何故?根据杭州市店门市POS系统某天的销售数据,该门市这天共销图书1407种,其中只销售一本的为1007种。浙江省店批销中心今年4月的销售中,销1000册以上的共14个品种,其中13种是文件、工具书,一种是字帖,只销10册以下的占了40.6%。
一本书可以养活一个出版社,一千本书养不活一家新华书店,一万本书也满足不了读者的需求。这便是不同于其它流通领域的图书流通领域。
买书难的关键是品种。省级店如何满足基层店对品种的要求?浙江省店于是开展了“引渠”工程——名社好书进浙江。光引渠还不行、引进来后不好好管理,或者如果省店的负载能力不强,存储与消化功能不强、渠水引进来后也可能出现“旱灾”与“水灾”。于是浙江省店开展了与“引渠”配套的”筑池”工程。他们认为,服务两头绝不只是一句空话,而应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体现。
为了解决省店发货慢、周期长的弊病,浙江省店总经理室在1995年初以省店发货运作机制的最难点“多店多书、少批量”为突破口,以计算机网络管理为中心,大刀阔斧地改革业务操作、储运进发货和财务结算的流程,变省店原“少品种、大批量”的进发货为“多品种、小批量”;变省店图书配发“一书多店”为“一店多书”,变部门独立面向市场为全店面向市场联合作战;变追求利润率为追求市场占有率,这种以服务两头抢占市场为中心内容的内部经营机制的转换、比简单的部门承包经营显然要复杂多了。它不但需要牺牲许多过去已经熟悉的甚至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东西,实现观念和体制的彻底更新,还需要一套能适应市场的新的操作方法。于是浙江省店在内部科室设置、分工设计中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机制。经过一段时间痛苦的磨合,浙江省店的发货功能得以叠加,期货的发运周期从平均45天缩短到15天左右,课本发运周期缩短到3天,创造了全国发货店教材发行历史最快的记录,当年的首都图书交易会,浙江省店火线练兵,不但承担了出版社样书的托运和打包,还带计算机入会场,及时处理订单。交易会结束当天,省店在北京就向出版社提供了每个品种的订数与进货单,并在订货会结束后10天内全部发货完毕。这一年,渐江省本版书的发行量比上年增加了86%,1996年又比1995年增加了63%。1996年秋浙江名社好书订货会后,135家出版社、1.5万种近1500万码洋、16.6万余个包件的书集中到货,省店职工全线压上,硬是在15天内对这批货进行拆包、清点、验收,配包并全部按时发运了出去。1997年名社好书量比1996年翻番却不再需要“全线压上”,运作已进入程序化。
增强现货批发能力、真正做到服务两头的基础是技术和物业,也是在1995年的年初,浙江省店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在杭州城郊购置了31亩地建成物流中心。经一年多的努力,一座2,45万平方米的全国最大的完全现代化的图书物流中心现已屹立在西子湖畔。物流中心配有一条专用光缆、三架大型升降电梯和环形高架桥,进、销、存、调、结全面电脑网络化管理,方便迅速。因为有了强大的物业和技术作支撑,浙江省店在对市场有充分信心的基础上现在敢于长期大量备货,以随时保证基层店的需要。如他们对本版书是全品种征订、常年有选择的备货3000多万元书1000多种。今年他们为了满足深圳市店计算机管理所带来的“与其找多家不如找一家”的业务需求,买断了浙版图书在深圳市店的全部库存成为浙版图书在深圳市店的独家代理。也因为有了这个庞大的“池”,今年1至9月本省市场不大的浙江省店就销售上海远东285万元,上海少儿247.7万元,上海译文231.7万元,外研社213.2万元,开明社212.2万元的图书。吞和吐的功能如此强大,服务迅速到位,又不在一两个折扣上和出版社打仗,难怪许多出版社把和浙江省店的关系视为新时期社店关系的一个亮点。
也因为浙江省店的“池”筑得好,书的品种多年周转2万余种,常备1.5万种,现在他们的批销中心的日销量是20多万元,其中30%面对的是集个体书店。他们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不含教辅要拿下年现货批发一个亿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