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发行两强登上“科技快车”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8/2/6 作者:文东

新年伊始,“全国出版物发物信息网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书业的科技含量上升到一个新水平。这一信息“高速公路”要具有生命力,更好地发挥其效益,取决于有更多的网员“上路”,取决于构架这一网络的新华书店系统对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与提高。日前,记者走访了山东、江苏两省部分新华书店,这两个名列前茅的全国发行大省应用新华书店总店和北京中启计算机公司联合开发的“书店销货店业务管理与零售管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取得初步成功,为全国新华书店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山东将成立新华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省店和各市地书店均为股东单位,公司以计算机的开发应用为主导。1998年山东全省将有80%的新华书店实施电算管理系统,1999年上系统的店将达100%,并实现全省新华书店系统联网
山东省新华书店的计算机应用始于1987年,最初是用于储运制票和省店业务管理;1992年起开始在省内推行“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至1994年已在全省普及到100多个县级书店。
1997年2月,山东省店制立了对全省新华书店系统计算机推广应用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案,规定地市店应设置专职机构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计算机的管理和应用。1997年4月,山东省店与新华书店总店、中启公司签订合同,买断“书店销货店业务管理与零售管理网路系统”软件在山东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的使用权,确定了省店批销中心、烟台市店批销中心、临沂市店图书批发公司、莱阳市店、高密市店和烟台市店北大街门市部6家首批试点店,并于试点前,对这些试点店的经理和有关业务人员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培训。
试点自去年5月起先后展开,试点店中既有批销中心,又有大型门市,还有基层书店,涵盖了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图书销售业务,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根据试点店各自不同的业务,省店计算机室在中启公司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为这些店分别设计搭建了门市销售管理、图书订货、教材订货、到货分书、仓储、相关财务管理、音像制品管理等系统模块。试点进行得比较顺利,各试点店至今系统运行正常,基本达到了预想的要求。
且不说最早试点的省店批销中心至今系统运行已8个月,每天大量的进销业务在计算机管理下井井有条。就连店型最小、试点最晚的高密市店,系统运行3个多月来,也已受益匪浅。该店经理秦善忠兴致勃勃地引记者参观了用于门市图书音像制品销售的3台POS机和用于后台业务管理的7台微机,历数了基层店应用计算机的种种显著作用。他不无得意地称微机为自己的“小秘书”,认为“书店必须上计算机管理系统,晚上不如早上”,并熟练地按动键盘在自己办公桌旁的微机上显示出当日销售的排行榜。
试点的初步成功使近几年已为计算机应用投资六七百万元的山东省店更加坚定了在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尽快推广应用计算机管理的信心。省店总经理李绍达告诉记者,为了强化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使计算机应用不再是分散、独立的“小打小闹”,而是上规模、成建制的联合行动,省店决定通过改制的方法,即成立山东新华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省店和各市地书店均为公司股东单位,用经济纽带把各书店联结在一起,调动各店开发应用计算机的积极性。该公司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的为主导,充分发挥新华书店系统网络的优势,立足本系统,面向社会开发经营。公司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山东省新华书店系统的计算机图书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做好这一系统的管理、维护和信息数据的加工、处理工作,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开发、提供标准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设备,为全省新华书店系统创造统一的“网络系统”环境;面向社会,开发经营电子出版物和信息产业,提供信息服务;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培养专业技术队伍。
李总向记者透露,省店已拟定了“书店销货店业务管理与零售管理系统”的推广计划,按照这一计划,本世纪的最后两年齐鲁书业将刮起一股“电子旋风”:全省128家新华书店中,1998年内实施电算管理系统的要达到80%,1999年要达到100%,并实现全省联网。为了保证这一计划的实施,新年开端省店就已举办了为期一周的高级培训班,由每个地市选派两名具备计算机知识、熟悉书店业务的人员参加培训。为充实技术力量,已实行全省新华书店人权统管,严格控制系统内人员增长的省店还“网开一面”,允许每家县、市书店吸纳1—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
实施计算机管理系统后:扬州市店被社会上刮目相看;张家港市店实现了全店业务动态管理;姜堰市店已上INTERENT网;泰州市店成为全市流通业中率先应用计算机的单位
江苏省新华书店最初应用计算机是1986年,主要用于货款结算和制调拨单。1990年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