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中原图书批销中心引入导购机制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9/6/18
作者:晓梦
摘要:
中原图书批销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家图书批销中心,1998年5月开业至今,影响越来越大,到1998年底图书现货批发销售额达7000多万元,成为偕领本省书店、辐射周边省区的大中盘。
拥有最大的营业面积、最多的图书品种,中原图书批销中心的经营者并不因此认为自己有了胜出的把握。他们没有按一般的做法考虑工作从上到下如何安排,而是反过来从将来批销中心进货的客户的角度,对中心的每个工作环节做了一番策划设计。
首先客户来批销中心的目的就是进货、拿书回去卖给读者,现在中原图书批销中心有了国内最大的营业面积和最多的图书品种,硬条件是有优势的,但中心的图书是否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却是一个问题;其二,客户最怕什么,最怕进的书不对路卖不掉,想要的书中心没有或错过了好书及畅销书。当时郑州的商界正搞商战,商厦内的导购小姐使他们大受启发,于是想到在批销中心设立导购员来解决上述问题。
中心到人才市场招聘了16名导购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所学专业靠近或与中心内的图书分类相符。这16人分为8组,每组负责一类书。其中1人固定管导购,1人负责上货及整理,两人轮换。中心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使导购员的工作有效并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规则主要有:熟悉分管图书的所有细节,如书名、版别、定价、读者对象等,掌握货位、协助客户找书。他们特别强调服务的适度, 因为有的进货人员业务水平很高,对要进什么书心中有数;有的客户对中心已很熟悉,只是要找某一本书或找不到时才需要导购员帮忙,因此中心要求导购员要找之才来。另一方面,导购员在为客户服务和整理货架过程中,要求随时记录图书的销售情况,每周一次反馈给业务人员,提出哪一本书该补进、哪一本书该退货,使中心的图书能最大程度的满足需求。导购员的设置受到欢迎,特别是基层书店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多,导购服务切合他们的要求。
中心对导购员的管理也十分严格,不负责的就解聘。主管经理不定期抽查每个导购员,考察他们对图书的熟悉情况。比如列出10本书要导购员迅速找出来,或者说出某一类书有哪些新书可推荐等。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并制定了服务用语,让导购员服务规范化。作为补充,中心还开辟了“新书样本室”,有2人专门负责,集中展示每天到的几百种新书,新书样本室一星期图书周转一次,品种达2000~3000种。客户在样本室选中的书,负责样本室的导购员会帮助取货。
现在批销中心已是遍地开花,竞争也随之升级,中原图书批销中心设立导购员和新书样本室,反映出他们的服务意识是落实在实践中。他们还在改进,如让导购员佩带有照片和服务项目的胸牌,并在中心进门处把全部导购员的情况贴出来,让客户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