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报道详情

机遇向供销社图书发行抛出“绣球”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6/5 作者:文东

编者按长期以来,农村供销合作社是我国农村图书发行的一支主要力量。但是近几年来,一些地区出现了供销社图书销售网点减少,供销社图书发行业务萎缩的现象,农村图书发行工作因此而受到削弱,这一状况不容忽视。
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发出《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提供各种经济、技术、信息服务,供销合作社应该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担当起责任。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扩大经营范围,只要有利于满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要,有利于繁荣城乡经济的活动,供销合作社都应当依法积极去做,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支持。”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对供销社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将推动供销社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中央的这一决定,为加强对全国供销社工作的领导,在最近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宣告成立,这就从管理体制上为加强供销社工作提供了保证。可以说,供销合作社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
农村图书发行工作无疑是为农民提供经济、技术、信息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图书向农民传递信息,通过图书向农民传授技术,通过图书给农民以知识进而转化为经济效益。这样的事例,我们图书发行工作者所见所闻甚多。本报今天发表关于供销社图书发行的述评,希望各地新华书店能对供销社的发行工作给予新的重视。
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记者就供销社图书发行的有关问题,分别采访了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和部分省级供销社、基层社的负责同志,他们一致反映:图书差价稳定,供销社还是愿意经销图书的。从全国范围看,大部分供销社图书经营业务并没有丢,有课本发行业务的基层社一般均设图书门市部,没有课本发行业务的基层社一般均设了图书专柜。供销社和新华书店合作多年,关系是融洽的。四川、广西、湖北等地供销社的图书发行业务在全省(自治区)农村图书发行中占了相当份额。
关于目前部分地区供销社图书发行业务萎缩的原因,几位供销社负责同志的看法趋于一致,主要为:
一是课本发行被教育部门拿去。而课本发行正是供销社图书发行所赖以进行的支柱。四川省目前已有三分之二的基层供销社课本发行被拿走。广西玉林地区供销社1992年课本、一般图书和学生文具的销售额共计2600万元,实现利润180万元;去年课本发行和文具销售均被教育部门拿去,仅剩一般图书发行业务,销售额只200万元,利润皆无。
二是新华书店下伸网点对供销社售书的影响。一些新华书店下伸自身网点后,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密依靠供销社,对供销社有所疏远。特别是在货源上,一些适销书优先供应自身下伸网点,而未能或未及时提供给供销社。
三是农民需要的一些书籍货源上没有保证。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种植、养殖类科技书在供销社常断档。另外,农民也需要一些通俗的历史小说,如电视剧《三国演义》播放后,许多农民都想读读《三国演义》小说,但在供销社却很难买到。适销书不多,使供销社的图书发行业务难以发展。
四是过去供销社售书一般均实行代销,供销社经营图书可退货,现在一些地区对供销社售书已不再实行代销,供销社售书风险加大,一些供销社销售图书的积极性因此而下降,或不再经营图书。
供销社方面提出的这几条,应该引起新华书店系统的重视。新华书店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应当继续视供销社为图书发行的同盟军。
对课本发行,国家教委和新闻出版署不久前已作出明确规定,教育部门争发课本的状况可望获得转变。新华书店作为课本发行的责任者,应当继续将供销社纳入课本发行队伍,为恢复供销社的课本发行业务积极创造条件。
新华书店发展自身下伸网点有一个合理布局的问题。对供销社图书发行力量较强、业务发展较好的乡镇,可暂不下伸书店网点,以免力量相互抵消,而应侧重加强对供销社的发行业务辅导,放手让供销社的图书销售业务发展。在这样的地区,供销社可以多在流动供应上下功夫,以补供销社门市发行之不足。全国供销社共有经常性服务网点90多万个,如果这些网点中能有半数销售图书,则将是一支十分强大的发行力量。新华书店应尽可能多利用供销社网点,发挥其作用,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益。
对农民需要的书籍,当地新华书店应积极与发货店、出版社联系,组织货源,力争对供销社保证供应。特别是对一些适销图书、紧俏品种的批配,应该将自身网点和供销社售书网点一视同仁,不但要使供销社能为“有米之炊”,更要努力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