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中文
|
English
登录
注册
首页
人物
机构
产品
数据
专题
关于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报道详情
聚威海想点子
0
收藏
翻译
报道时间:1995/10/23
作者:陈斌
摘要:
最近在山东威海召开的中央级出版社发行业务研讨会就发行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与会者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发行改革要总体设计
发行体制改革不能就发行谈发行,要把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总体设计,统盘考虑。特别是在目前出版社自办发行份额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发行改革更不是与出版社无关,切不可忽略出版社在其间的作用。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刘晓东认为,要明确发行改革的日的和指导思想,立足系统工程下功夫。改革要分步骤进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发行工作是分层次进行的,出版社、发货店、销货店作为不同的环节应该考虑各自在发行改革中如何动作。出版社搞自办发行,发货很吃力,应该考虑充分利用发货店的发运功能,即便是出版社征订的货也应交发货店发运,减少出版社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这是出版社对专项代理的呼吁,有能力的发货店均可考虑发展代理仓储、代理发运等业务——作者)
中国建工出版社社长刘慈慰说,我认为出版行业不存在“龙头”、“龙尾”之说,无论是出版还是发行都应围绕市场转,顺应市场经济而改革。出版社不论是大编辑部还是小编辑部都要面向市场。每一个编辑都应该关心发行,了解市场。
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陈瑞藻指出,出版社是发行改革的源头。讲发行改革,首先出版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改革。出版社要靠质量占领市场,所以要有好的选题,推出好的书。抓发行改革,出版社、新华书店、集个体书店方方面面都不能忽略。
水利水电出版社副社长王万治认为,发行工作的效果根本还取决于书的选题,选题不好,发行工作再努力也不行。发行改革重要的一点就是出版社要优化选题,与书店密切合作。
中国书店总经理沈望舒说,谈发行改革,加强网点建设,改进营销战略、推销手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图书本身的价值,书是否卖得动,关键还在书本身质量高低。现在平庸书太多,一些工具书只是对《辞海》、《辞源》等的不同排列组合,并不是创造。出版社要有创名牌出版社的意识,有出精品书的意识,通过多创名牌出版社,多出精品书,把无形资产搞得大大的。出版社把图书的品种、质量搞上去了,出版发行业才真正“活”了。
(发行改革的终极目的是使广大读者获得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抓提高图书质量,也就抓住了发行改革之源——作者)
要强化行规行约
发行改革要有利于规范发行业,发行业应该有严格的行规行约。改革是要使一切经营行为入轨,以建立起强有力的制约机制。
改革出版社副社长张宝和指出,我们要建立一个规范的图书市场,因此必须强化行规行约。图书发行各环节都要讲规矩,举办订货会要明确审批单位,订货合同要规范化,并有法律效力;发货有差错要掉换,结算付款不能拖欠,一切都要按规矩办。
清华大学出版社副社长蔡鸿程提出,现在对违反行规行约的行为查究不利,处理不严,所以问题层出不穷。应该通过发行协会制定强有力的行规。遵守行规行约是发展社店联合的基础,出版社和新华书店都要自觉遵守已经形成的符合国家法规的行规行约和职业道德,以及常规性的业务规定、服务标准等。
王万治强调,制定行规行约非常重要,要提倡讲职业道德,对违反行规行约的行为要制裁,行业内部要讲法、守法。
(对行规行约的呼唤已日盛一日,行规行约既是一种约束,更是出版发行业整体发展的基础“要件”,店社双方都应把遵守行规行约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作者)
破除地方保护主义
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在发行界时有显现,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竞争,一些中央级出版社对此反映强烈。
陈瑞藻指出,现在一些订货会上,许多来订货的书店带有本省地方版图书的订货指标,有的省甚至要求本省版图书订货率要达到60%,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不可取。
张宝和、蔡鸿程提出,各省不应对书店规定本省图书的订货额、发行额,要破除这种地方保护主义。
(规定本省版图书的发行额、订货额的情况比较普遍。这虽是一些省出版系统提高经济效益的措施,但却有悖公平竞争的原则,这对外版书、中央版书不啻是一种遏制。对这种规定,不仅省外出版社,就是相当一部分本省销货店也有看法,有关部门确实应对此拿出解决办法——作者)
国家应扶持科技书发行
中央级出版